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另类的文化随笔

    夏 君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26日   24 版)

        以作家的身份,用日记的形式描述海外生活感触,便成了这部《美国这头公牛》(以下简称《公牛》)。

        《公牛》的作者借美国探亲之机,顺便与妻子阿莉、小女儿微妮及其男朋友克瑞斯到美国的东海岸走了一番。书中所收日记的三分之一就是这次出行的游记,其他篇目则是作者待在芝加哥女儿家中的日常生活记录。

        日记共31篇,涉及美国经济、教育、文化、婚姻、体育、娱乐等多个侧面,往往在细致甚或琐屑的叙写中不时有独到的见解。如写父女二人聊到自由、权利和责任的问题时,女儿以门前的树和草坪为例说事,作者如此小结:“的确,私有制从某个角度说,就是责任制。”作为世界性问题的教育,作为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和超出常态的高等教育问题,作者在提及女婿瑞恩兼顾工作、学习及家庭责任的苦辛后感慨:“我在中国的大学任教近九年,没见过有哪个中国的大学生能够同时尽到这样三大责任:为养家糊口而辛勤工作,为将来的前程坚持学习,以及满怀爱心、耐心、责任心地养育后代。”

        这部书中也不乏隽言妙语,俏皮的、诙谐的、可爱的语句为阅读平添了不少趣味。如日记中谈到自己驾车的一段,作者说:“离开费城,我第一次开车,就是特意要开这一程,让自己感觉是进军华盛顿,去会会奥巴马。”在第十篇记录纽约之行的日记中作者坦率地表达了对这一“大苹果”的不满和不适。哈德逊码头是游客赴自由岛参观自由女神像坐渡船的地方,登船前不仅要经过令作者颇感狼狈的安检,而且会收走游客的打火机等物品。返程后,作者想在小摊上买一个新的打火机,竟然被索价5美元。看着打火机上所印的“我爱纽约”字样,正在为不能抽烟而抓狂的作者愤愤然道:“我爱纽约吗?我偏不爱!” 

        虽然《公牛》中收录的日记属于个性化写作,但是作者认真的态度和客观的叙述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对美国人及美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在一个小说家的笔下逐步瓦解并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来。

        《公牛》中一些篇目写到了亲情,让人感到或是有趣(写外孙),或是温馨(写女婿家族),或是辛酸(写女儿),或是感慨(写阿莉)。当女儿收下1200美元象征性的半价租车钱和半月伙食费时,“对我和阿莉连声道谢,表情中满含欣喜和感激,还有一点点不好意思。我当时心头一酸,不知说什么好。田桑是我的独生女,又是从小跟着我长大,怎么说都是我心头的珍爱。没想到这点钱竟让她如此喜欢,让我有些隐隐的难过。”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悲凉过后他又为女儿的独立、感恩和懂事而感到骄傲。这段有节制的真性情文字读来让人鼻酸动容,它把一位作家颇为难得的理性的父爱表露无遗。

        这部书的行文,娓娓道来,一如作者惯有的散文风格,容易让人想到十三年前的《老杭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十一年前的《吴越春秋》解说词(中央电视台六集纪录片,2002年)和作者的其他散文作品。

        《公牛》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非虚构写作,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下这一类型写作的实践,也拓展了其理论视野。因为,在我所接触的资料中,舶来的“非虚构写作”概念包容性最大的文体范围也只有调查类新闻、解析性报道、文学性回忆录、口述实录、传记作品、报告文学、特稿、纪实性散文和游记等,并没有看到有把日记计算在内的。因此,《公牛》在国内非虚构创意写作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对于作家自身的写作转型和当下文学创作的新变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让人觉得有趣的是,韩少功曾出过一本非虚构作品《山南水北》,时隔七年,李杭育也出版了《公牛》这一非虚构作品,而年轻时的他们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寻根派”文学的代表,熟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人想必对这两个名字不会陌生。

        总之,这部书表面看起来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记录,实际上是另类的文化随笔,这也使它有别于其他公开出版的日记,更让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在女儿芝加哥的家的YARD里用iPad完成的。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5月,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