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只有诗歌在隔壁猛烈地敲打,文学才不会沉睡”

    集体“崛起”的山东青年诗群引起诗歌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19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诗歌好比文学的心脏,只有健康地跳动,文学才不会死亡;如果说各类文学题材各占一个房间的话,只有诗歌在隔壁猛烈地敲打,文学才不会沉睡。”在近日举行的“山东青年诗群研讨会”上,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说,对诗歌寄予厚望,就是对文学寄予希望。

        评论家吴思敬透露,首都师范大学的9位驻校诗人,山东占了5位,创作势头非常好。研讨会主要以路也、王夫刚、邰筐、轩辕轼轲、蓝野、东涯、阿华、寒烟、李辉、木鱼10位在国内已经具有广泛反响和认知度的山东青年诗人作为研讨对象。与会专家指出,无论是从诗人数量、水准还是影响力和精神走向来看,山东青年诗群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代表性的现象。评论家们对10位诗人的文本进行了精细解读和个案研究,对这些诗人的个性特点、写作风格以及存在的问题予以中肯而深入的分析。

        山东诗人的身上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山东作家群气质上的特点。吴思敬认为,山东人的性格在作品中有明显反映,同时山东有很好的文化氛围,批评家和诗人阵容强大,有良好的互动。《诗刊》主编商震注意到,山东的诗人尤其是青年诗人以一种集体“崛起”的态势引起诗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会专家学者对此从地域地理、地缘分化、诗人心理、时代境遇、传统文化遗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