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伸张正义》的稿子之前,我对编这样一本书是有些顾虑的。毕竟,基于正义这一话题的永恒性,古今中外这方面的著作已是汗牛充栋,想脱颖而出实在太难。不过看完稿件,我倒是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的著作,大多都是针对宏观的社会正义问题,或是围绕政治制度进行推演,或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对资源分配进行优化论证。而本书似乎并不是想从理论上告诉读者正义是什么,它更多的目的是激发个体对于伸张正义的欲望或勇气。
正如熊培云在《为什么要相信道德》一文中所说的:“面对道德,当代中国人难免给人一种态度暧昧的印象。一方面他们贬低道德,不相信道德,似乎要抛弃道德,因为法律才是关键;另一方面,他们又明白无误地宣称中国正在面临一场道德危机,似乎要拯救道德。态度暧昧的背后,恰恰是一种逻辑上的尴尬:造成这场道德危机的根源,恰恰是人们不再相信道德。”正义的缺失也是如此。这也正是我一直困惑的:我们明明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社会中,可为什么我们中的很多人已和正义越走越远?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慢慢有了些答案。我们在伸张正义这件事上,都太多地想去依赖别人。我们都有过明哲保身的时候吧?我们是不是都曾有意无意地戴着有色眼镜打量过别人?又或者,当我们中的某些人好不容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一些行为却因为太过极端又引发新的不正义?
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个有正义感的人。而且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的确都在“不伤害别人”的底线上生活。于是我们都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抱怨这个社会的不正义现象日益严重,可以义愤填膺地去批评别人为何不能做个正义的人。只是我们忽略了,明哲保身其实也是一种不正义,有色眼镜正是不公平的一个原因,而强行正义就更是一种假正义了。原来,让正义远离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一个一个的“自己”。
其实,个人也好,社会也罢,种种不正义行为的发生,皆是源于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与追逐。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是,这个世界很大,人的生命长度有限,我们在获取利益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摒弃自身根深蒂固的明哲保身、习以为常的偏见、自以为是的个人主义?作为社会平凡的一员,我们也许做不到以天下为己任,但是我们却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许,那时,伸张正义将随处可见。
《伸张正义》,张志华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