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围观的是金庸学位更是大学精神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12日   08 版)

        昨天,有自称北大学生的网友在人人网上传了一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照片,而证书的主人正是查良镛(金庸原名)。记者从北大得到证实,金庸先生确实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袁行霈教授。(6月5日《北京青年报》)

        看到这则新闻,我们不禁感叹金庸老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这可能就是我们与金庸的差别,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差距。但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质疑,金庸老先生是如何完成博士学业的?89岁的高龄能够承受按时上课的负担吗?

        对此,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和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陈平原教授的说法却并不相同,前者声称北大博士必须到校上课方能毕业,后者却称金庸先生应该不用到校上课。前后矛盾的说法不禁让我们想到,金庸老先生是否在北大受到了“特殊照顾”?而这特殊照顾的原因是年轻人与老人的差别,还是普通人与名人的差别?

        我们并不是故意为难金庸老先生,故意找碴,相反,金庸老先生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一个传奇,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一样的存在。他为我们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文学花园,引导了80年代以后直至现在年轻人的文学梦、感情观与价值观,仅凭这一点,别说北大博士,就算是博士后也无法企及他的高度。

        不过,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名誉博士,金庸先生当之无愧,但修读正规的博士学位,当了一名学生仍应该遵守校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日学生上一日课”是起码要求。如果金庸先生可以无视校规,那么他人呢?是否名声、地位达到一定高度就可撼动校规走捷径?对此希望校方和金庸先生本人出面给予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这不仅关系到金庸本人,也关系到北大的“校誉”,更可能影响广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公众围观的是金庸学位,更是大学精神。近年来,各地高校“傍名人”“拜政要”“崇企业”现象屡见不鲜,主持人、演员、歌星……甚至网络红人,只要是有点名气的“名人”近年来纷纷登上各大高校讲台,讲课的镀了层金,高校引来了回头率,各有所取。更何况,北大只是给金庸老先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让金庸学习是好事,不过为了让金庸在本校取得学位,破坏校规就有崇拜名利之嫌,是对“名人”低头,为“名气”出卖教育。事实上越是对“名利”低头,越会破坏自己的声誉。

        紧抓底线方能保持高傲,在教育面前应没有普通人与名人的差别,否则置那些寒窗苦读的学生于何地?高校应保持教育的纯洁性与严肃性,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敬意与名誉。

        河南省漯河市  王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