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12日 星期三

    给国学教材泼冷水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12日   08 版)

        5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对外宣布了引进并修订台湾地区高中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引进后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消息。这本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最早将于6月底出版,并首先在北京四中、广州华师大附中、上海复旦附中等知名中学高中阶段试用,之后再推广到其他教育机构。(5月30日《时代周报》)

        看来“读经潮”正式进入高中校园已经在所难免,不久的将来,高中校园的郎朗诵经声将成为中国教育的一道另类风景。不过,这里我想给这套即将面世的国学教材泼点冷水。

        读经,注重国学,这并非坏事。但是,假如将《四书》之类的古籍视作治病的良药,赋予它太多意义的话,那就实在没有必要了。古书里描绘的道德理想,的确是我们需要的;现在一些让人心痛的现象,也急需得到治疗。问题是,那些各式疾病的病根儿,并非我们少读了几本经书。上世纪30年代,“读经尊孔”在中国曾经盛行过一段时间。针对 “读经尊孔” ,冯友兰曾经说:“张之洞等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时他们以为西洋所超过中国的就只是那些‘声光化电’等‘格致’之学。至于道德伦常,还是中国比西洋高明。我们应学的是西洋的‘声光化电’。我们应保守的是中国的道德伦常。用较摩登的话说,就是:西洋所超过中国的,不过是‘物质文明’。至于‘精神文明’,还是中国占先。”冯友兰的这段话点出了当时“读经尊孔”派的心理,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放到今天依然还颇有道理。今天的国学热,其实无非也是“中国精神文明为先”理念的产品。

        公平地讲,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如今各种语文教材中的古文篇章已经不少。你再加入一套《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像北京四中、广州华师大附中、上海复旦附中等知名中学的学生能够消化吸收,可那些普通中学的学生又怎么能消受得了呢?这套教材,“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每个单元之前均附有‘引言’,之后则设计有‘问题与讨论’,各章中还穿插大量‘章旨’、‘注释’、‘解读’、‘相关名言’等板块。”如若好好讲授,且不说老师水平是否能够跟得上,单是学生就会疲于应付;如若敷衍了事,那岂不成了形式?我猜测,这教材不一定会受到师生的欢迎。

        “对于大陆近年的‘国学热’,用清华大学教授钱逊的话说,无非是想‘重新建立人们的精神家园’。”我想,持这种观点的人太过于理想化了。譬如今年频发的校园性侵案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靠读经是无法解决的,这还得需要法律、性教育等等各方的综合力量。想起鲁迅在《十四年的“读经”》里说的一段话,虽然刻薄尖酸,却不无道理:“我们这曾经文明过而后来奉迎过蒙古人满洲人大驾了的国度里,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文字,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

        河北省滦南县  姜伯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