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启发)5月27日,第二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此次评奖共有15篇论文获奖,如童庆炳《历史题材创作五向度》、杨念群《何谓“东亚”?——近代以来中日韩对 “亚洲”想象的差异及其后果》等文章,皆在获奖之列。获奖文章全部发表于2011年至2012年间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奖金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百盛基金会提供,每篇奖金1 万元。百盛基金会主席潘斯里陈秋霞女士在致辞后,又热情地唱了一首她当年为徐志摩诗谱曲的歌,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为了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利用捐助基金设立了“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并于2011年召开了第一次颁奖会。学者对这个奖项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称之为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学术奖项之一。
近几年来,《清华大学学报》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在全国综合性学报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学报一是重视基础研究,杜绝浮躁学风,尤其重视文史哲基础学科,近年来基础学科的论文占70%以上;二是关注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在国情问题研究上发表了系列论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是在总体策划和栏目设置上重视刊物的可持续发展,优先发表跨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的文章。这样,不仅使学报的特色非常鲜明,而且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报立足清华,放眼全球,以开放的姿态和胸襟,广泛吸纳海内外的优秀学术成果,从而使学报具备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公信力。
2010年,《清华大学学报》以第一名成绩入选第三批教育部名刊工程;在2010及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清华大学学报》全文转摘率和综合指数排名均居全国高校学报第1名。《清华大学学报》还放眼国际化和数字化的大趋势,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并为学术期刊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