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百家讲坛成故事会”是收视率问题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24日   08 版)

        从2001年创办至今,《百家讲坛》一直是普通观众相当喜爱的电视节目。虽然节目依然红火,但是也有不少专家和网友对节目提出了质疑,最近就有一些学者和网友表示,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各种讲堂、论坛,“请”专家学者出来,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把《二十四史》讲成《故事会》,为了迎合国人“听故事”的喜好,整个节目依然停留在浅显的普及层面,档次没能提升。(《现代快报》4月8日)

        在质疑《百家讲坛》档次没能提升之前,至少有一个问题应该注意,那就是《百家讲坛》到底属于什么档次?公众心目中期待的档次是什么?但是,就笔者的观察,无论是攻击者还是辩解者,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忽视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我以为,《百家讲坛》就是一档电视节目,过高的档次期待是一种幻想,奢望其具有其他电视节目不具备的品质和优秀,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正因为如此,档次的高低并非最重要的问题,相反,就节目本身来说,收视率才是问题关键。道理很简单,如果收视率难如人意,电视台恐怕就会整出另外一档节目来替代之,无所谓档次问题。

        当然,期待《百家讲坛》更吸引人并非没有道理,但现实和期待显然是两码事。不过,公众的期待在于,成了“说书场”、“故事会”的《百家讲坛》已经失去了原来《百家讲坛》本意,也非公众期待的《百家讲坛》!一个浅显的问题是:离开了公众的需要,离开了公众的需求,简单地把《百家讲坛》偷梁换柱为故事会,是否考虑了公众的感受呢?是否尊重了观众意愿的选择呢?这是要害所在。

        因此,公众的期待和不满一下子戳到了《百家讲坛》及主讲者的软肋所在:越来越脱离观众,越来越成为孤芳自赏的“把玩”。进一步说,这决非是一种褒扬,更不是值得追求的方向,而是《百家讲坛》越来越没落,甚至是自甘堕落的表征,简单地说就是,《百家讲坛》开始大步进入“死亡时间”,并且这种趋势似乎无可挽救。要不然,质疑声何以如此集中?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百家讲坛》上,作为作家的刘心武,不说自己是讲故事,却标榜所谓的秦学,作为学者的易中天则并不在意学术性探讨,而是热衷于讲故事。公众以为自己听到了很有学术价值的言论,学术界则又斥之为毫无学术性的戏说。此前,就有人就指出,“百家讲坛就是个说书的场子,能在这样一个场子讲课的人在中国何只万千。”而作家阿来拒绝《百家讲坛》节目组后说,“我又不是讲评书的,何况真正评书讲得好的也不只是讲故事。”这样的见解,在笔者看来,足以说明《百家讲坛》本身的档次问题,因此,公众的期待就是水中月了。

        当《百家讲坛》变成了个人与团体的名利场,当其过分追求娱乐、摒弃思想时,能不死吗?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再给他一层华丽的包装吗?可以说,“百家讲坛成故事会”非层次问题而是收视率问题。收视率问题不解决,所谓档次问题就是空谈。(河南省信阳市  朱四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