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卷中是最大的亮点,为胡适1919年在北大哲学系二、三年级讲授中国哲学史中古部分时的讲义,单行本、内部铅印刊发、非搜集汇编,为首次披露,由著名学者肖伊绯几经周折用一部清代刻本《桃花扇》与书友换得,虽然只有54000字左右,但是它反映了胡适当年与《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脉相承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理念。另外,卷中有大量的手批,据初步考证,手批作者为顾颉刚(还有20%的可能是胡适本人)。卷中集中讲述了汉代的哲学,第二章从道家到淮南子到董仲舒到王充,在论述哲学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对天文学与谶纬迷信、对中医的态度等等论述。
本书的面世,可说对于研究胡适学术思想,及新文化运动中的哲学史研究成果,颇具“活化石”意义,是存世的、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层面最后的有系统的著作。
胡适曾自信地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