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

    推荐图书:《大学者》

    刘英红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4月17日   12 版)
    刘英红,科学出版社策划编辑。策划了“中国乡村考察报告丛书”、“名家随笔丛书”《沈浩日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图志》《生命无序:李肇星的家国情怀》等。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以来,无数专家学者都在寻求它的答案。黄且圆先生的《大学者》一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黄且圆先生系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孙女,水利专家黄万里的长女,当代著名数学家杨乐的妻子,曾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后调入中国科学院从事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

        《大学者》一书,主要讲述了几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胡先骕、孟昭英、陈省身、黄万里、彭桓武、王元、丘成桐等人的故事。

        这7位科学家,其中有2位是作者的长辈和老师;有4位作者曾多次探访,成文得到了他们的首肯或赞赏;而植物学家胡先骕,因过世较早,作者虽未得亲见,但也阅读了相关文章,并请教了他的同事和后辈。文中许多真实的故事和珍贵的照片都是第一次公开。 

        这7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有的人平静顺遂,一帆风顺;有的人跌宕起伏,历经坎坷;有人得到社会主流的高度褒奖,也有人曾被极度地打压;有人崇尚西哲,也有人强调传统。虽然这些大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各异,但是在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背后,却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他们都有博大精深的学术修养,都有卓有建树的理论创新,都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热诚,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献身真理的人格精神。胡先骕人文主义思潮对其毕生的影响,孟昭英不卑不亢、以人的尊严“挺过”厄运的形象,陈省身“最有意思是做数学,做数学最有意思”的朴素话语,黄万里“临危献璞平生志”的坦然无忌,彭桓武对科学单纯而又深沉的情怀,王元融数学与美学为一体的奇妙志趣,丘成桐对人文修养和人文教育的重视——深厚的人文修养和献身真理的人格精神,或许就是黄先生将这些科学家不仅仅视其为“大科学家”,而更愿尊之为“大学者”的深刻缘由吧。

        作者通过对以上这些20世纪30年代前后培养的学者与1952年我国大学院系调整以后培养的人才对照比较,发现我国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受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影响很大,专注于理工科的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理念的熏陶。这样的人才,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专业领域的工作中或有优秀的表现,但是缺乏文史哲修养,缺乏人文情怀,难以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也难建立独特的、创新的理论,所以很难成为真正的大学者,真正的大师。

        真正的杰出人才,真正的大学者,不仅要有博达精深的学术修养和卓有建树的理论创新,更有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和献身真理的人格精神——这就是《大学者》从某个侧面对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给出的回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