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成果发布会的外部参加者,我简单谈谈对清华简的一些感想。首先,通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二、三辑的出版,我们广大学术界对清华简的重要性是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对于周代历史、楚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说了。李学勤先生已指出,对于商代历史的研究,像《傅说之命》的三篇,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上古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尚书》和《诗经》的性质,这些书篇、诗篇流传、修改、结集的过程,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这个在古典文献学上非常重要。当然在古文字学等方面的价值也很丰富。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陆续出版也使学术界对于清华简整理的优点看得越来越清楚。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整理出版的速度。这批竹简2008年7月入藏清华大学,到了2010年已经把第一辑整理出来,经过整理者与出版者(中西书局)的共同努力,2011年初召开了成果发布会。2011年又把第二辑整理出来,12月份开的发布会。在2012年又把第三辑整理出来。这样的速度,在同类类似规模的出土古文献里面,是前无先例的。
对于整理的质量、内容的高水平,我们也看得越来越清楚。这一点我在2011年初的成果发布会上已经谈到了。清华简的整理有它的一些好的条件,有以前的简牍整理作为基础,还有这批简比较完整,有篇题的比较多,而且不少篇简背还有次序。但是,必须指出,它整理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以前的竹简,像郭店简、上博简的。因为像郭店简、上博简,除了上博简的《周易》以外,我看大多数都是春秋晚期以后的文献,最多就是春秋后期以后的文献,很多都是已经到战国时代的,跟这些竹简抄写的时代比较近。这批清华简里面,很明显地有西周时候的文献,包括早期的和晚期的,离开这一座墓的时代已经有六七百年到四五百年之久,所以它的语言比较古,比较难理解,同时,文本出现错误的几率也比较大,因而释读比较困难。现在整理者能够做到目前我们看到的这种水平,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非常值得肯定的。
还应该特别提出的一点,就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每一辑后面都附上了详细的字形表,它不但起到了文字编的作用,而且起到了逐字索引的作用,对于我们阅读、研究这批简的人,给予非常大的帮助。我很希望以后的出土文献整理,速度都能像清华简这么快,而且都能附上字形表,这是很难做到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跟湖南省博物馆等要把全部的马王堆简帛整理一下,整理出来以后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及时地把字形表附上。由刘钊先生主持的“马王堆简帛字词全编”恐怕还要再晚一点才能出来,可见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想我们大家应该学习清华简的整理者,尽量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