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2月27日 星期三

    镜头前定格的瞬间即永恒

    ──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老上海传奇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2月27日   14 版)
    沈石蒂镜头下的摄影大师郎静山
    沈石蒂59年前在上海为游美瑛孙逊母子所摄合影

        1954年的一天,一位年轻妈妈抱着1岁的孩子走进位于上海南京路73号二楼的沈石蒂(Sam Sanzetti)照相馆。“摄影师没有让我们摆很多动作,而是在我们自然做动作时他就拍下照片,就好像玩一样,很开心。”年轻妈妈名叫游美瑛,怀里的孩子叫孙逊。

        2013年1月31日,就在当年沈石蒂照相馆的楼下,《瞬间永恒:沈石蒂摄上海华洋人物旧影》首发仪式和老照片研讨会现场,记者眼前的孙逊端坐桌前,翻看着《瞬间永恒:沈石蒂摄上海华洋人物旧影》。时隔59年,像中婴孩已是翩然老者,南京路73号也已不复存在。灰色门廊里,去往外滩的游人在南京东路171号的铁皮门牌下穿梭不息。

        “这是一个动人的时刻。它只是城市中的一个照相馆,却不能小看,它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永恒的片段。纵然无心治史,却记录了一段独具特质的城市文化史。”作家陈丹燕说。在她身后,是正在展出的20幅出自犹太摄影师沈石蒂之手的老照片。

    一场老照片的奇遇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辗转到以色列再回到上海,沈石蒂的老照片开启了一场连接上海过往与当下的旅程。

        2011年10月,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官方微博“以色列在中国”发起了沈石蒂“老照片寻人”活动。不到24小时,仅其中一张老照片就被转发了3000多次,评论达到上千条。

        看到网上贴出的照片,陈立善和曹莉贞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领事馆。58年前,24岁的曹莉贞和25岁刚刚大学毕业的陈立善订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走进了沈石蒂的照相馆。如今,两位老人都已年逾八旬。

        陈立善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期,沈石蒂拍照的收费比其他相馆要贵一些。在当时的知识青年眼中,沈石蒂身上的艺术气息令人向往,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有些格格不入。时隔不久,陈立善和曹莉贞去拍结婚照,沈石蒂却已移居以色列。而其他照相馆拍的结婚照,亦不复沈石蒂拍出的感觉,“他们拍得要么黑白分明,要么色彩过于鲜艳,不如沈石蒂拍得有回味。”

        照片中有曾任大生纺织公司董事长的南通富商陈琛。这位成功的实业家逝世于1957年。他的孙子陈心霖说,小时候,天天抬头便望见依照这张照片所绘的油画肖像挂在祖父愚园路上的私宅客厅,直至“文革”中不知所终。那幅油画肖像,也出自沈石蒂亲笔。然而,多年过去,关于这位祖辈、清末状元张謇的义弟兼弟子的影像大都已在政治动荡中散佚,家人联系与他生前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得到的也只是一张模糊的照片。这张由一位外国摄影师保存完好的肖像照片,令陈心霖感慨万千。

        至今,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已寻找到10位照片主人。照片背后的人物命运和历史激起的波澜仍在回荡。“老照片的发现是有趣的。一个城市能够有多大的包容力,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力。”一位在展览现场参观的学者说。

        这也是中西书局总编辑徐忠良和同事们决定出版一本沈石蒂老照片画册的动因之一。徐忠良告诉记者,沈石蒂现存的人像摄影作品共有700幅,全部收入了由中西书局和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瞬间永恒:沈石蒂摄上海华洋人物旧影》。这批老照片记录了1922年到1955年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

        镜头前的人物既有普通市民、高级白领、电影明星,也有成功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外交人士。比如身着北洋海军少将礼服的福建闽侯人陈绍宽,他曾加入英国海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指挥悲壮的江阴保卫战,成功阻止日寇军舰西犯,解放后成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比如中国第一位世界级摄影大师浙江兰溪人郎静山。很多照片的右下角或者背后还留下了当年题写的英文、法文、中文等不同语种的手迹。

    一个特别的“上海人”

        在已经寻找到的几位像中人的记忆中,摄影师沈石蒂的形象依然清晰。

        沈石蒂像导演一般,为了拍出完美照片寻找着人物最真挚的一面。他说着一口流利中文,为了让拍照对象更舒服,他会用上海话或是英文和来拍照的人们交谈,一次次地尝试着各种道具和视角。

        今年76岁的洪落霞还记得沈石蒂为她拍照时的情景:“他鼓励我自由地跳舞,我记得他为我拍了许多张。”最终选中的照片,她身着芭蕾舞裙,双手自然地在胸前交叉,微微扬起头,回眸凝视。洪落霞开心极了。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精湛的摄影技艺和艺术精神令沈石蒂在来访者中有口皆碑,也让他在上海大获成功。1922年,只身乘船来到上海的沈石蒂17岁,身无分文,只能靠在南京路上一家美国人开设的照相馆门前摆摊擦皮鞋为生。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短短几年,他就在上海中心地段——南京东路73号拥有一家有11个房间的大型工作室,并雇佣了31名工作人员。这是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摄影工作室。之后,又在茂名路73号及另外两处开设了分店。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沈石蒂的照片用光柔和,他的像中人无论身份地位,都显现出人性中的优雅与高贵光辉,流露出上海独特的都市气质。“或许这就是摄影师的理想,在那个充满动乱和纷争的年代,尽力表现每个处在生活漩涡中的人,对于安宁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从容、优雅、自尊的上海精神的写照。”作家王小鹰说。

        在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罗松泊看来,真正使得沈石蒂的照片与众不同的,是他对于所拍摄人物的爱——他巧妙地用一个瞬间传达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他的照片既讲述了当时端坐于镜头前的那些华洋人物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20世纪中期犹太社区在上海的精彩生活。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都发生在上海,每当想起上海,我总会喃喃自语,这是一个如此特殊、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丰富的气味……”1957年离开上海,移居以色列的沈石蒂始终牵挂着这座给了他温暖和快乐的城市。晚年的沈石蒂在以色列看到中国学生旅游团,还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怀念上海和上海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沈石蒂是一个特别的上海人,他和他的作品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成为上海文化的一份子。”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赵昌平说。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顾铮认为,沈石蒂的出现无疑是上世纪30年代西方商业摄影在上海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见现代主义美学原则的运用,也可以体味到当时代表上海本土流行文化的月份牌美学进入商业摄影视野带来的变化。

        “1930年代的上海或许是‘最世界’、‘最全球’的城市,远超纽约、巴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天纲说,“沈石蒂老照片的重新发现,为理解上海城市文化史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它是上海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是对上海摄影史乃至中国摄影史的补充。”

    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2012年6月,上海双年展的特别项目“上海方舟——以色列摄影大师沈石蒂老上海人像展”在南京东路171号上海美伦大楼旧址展出,短短40余天的展览吸引了46000多名游客驻足。

        在那纷争不断的岁月中,很多犹太人和沈石蒂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经历了3次犹太人移居浪潮。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沈石蒂照相馆所在的这栋楼最早的所有人就是一位著名的犹太商人以斯拉。这条马路上,一半的地产都曾属于犹太人哈同。

        在沈石蒂的生意日渐兴旺时,由于德国排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欧洲辗转到上海的犹太人越来越多。到1937年夏,定居上海的犹太人约有1000到1500人,大多是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

        上海沦陷后,大批中欧犹太难民通过海路到达上海,被日本当局强迫居住在提篮桥附近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后来被称为“隔都”。作为早期移民,沈石蒂没有被强迫去“隔都”居住。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沪的犹太人大部分都离开了。据上海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统计,至1957年时,仍旧住在上海的犹太人,只有100人左右。沈石蒂就是坚持到最后的这100名犹太人之一,他的照相馆也还在营业。

        “在历史上,对于犹太人来说,上海是一座有着特殊感情的城市。二战期间,虹口区提篮桥,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对遭到纳粹迫害的犹太人来说,也许称得上是全球最温暖、最宽容的地方。当年就在这里,在敞开胸怀的上海,接纳了几万的欧洲犹太难民。”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艾雅克说。

        《瞬间永恒:沈石蒂摄上海华洋人物旧影》的出版,将成为在全世界流动的沈石蒂老照片展览。也冀望能帮助找到更多的照片主人,挖掘照片背后的人物命运和历史,还原并且丰满那些往事。

        老照片引出的故事仍在延续。记者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据此拍摄的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将于近期播出。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和画册出版总策划徐忠良与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表示,还将进一步挖掘沈石蒂老照片历史、文化内涵,解读其高超的摄影技艺,组织撰写、编辑、出版画册、传记、明信片等出版物,尝试与国内影视公司合作拍摄沈石蒂和犹太人创业故事的影视作品。(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