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香)继2012年国家版权局集中开展清查行动和专项整治工作后,公开出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现象得到遏制。近日,记者再从国家版权局知悉,国家版权局将多管齐下,探讨遏制书画作品制假售假的长效机制,欲从根斩断书画制假售假黑手。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国家版权局反映,在北京、天津等地有大量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现象,希望版权主管部门对此进行调查并予以查处。为进一步了解制售假书画作品的有关情况,2012年清明节前后,国家版权局联合北京市版权局对北京琉璃厂、潘家园古玩城等地区的书画市场进行了暗访,并走访了一些行内知情人士,发现假书画交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街区、古玩市场、书画艺术聚居区、建材市场、旧货市场、宾馆饭店、机场和一些书店。此外,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和专业书画交易网上的书画交易也很活跃,产品鱼龙混杂,以假书画居多。
2012年4月23日,国家版权局主持召开了“打击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行为工作座谈会”。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版权部门将与文化、工商、司法等部门共同协作,共同对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与引导,让制售假书画行为人人喊打,建立起书画艺术品市场新秩序。去年5月,北京地区有关版权部门对荣宝斋一带制售假书画较为猖獗的地区进行了清查。去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迎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音像表演外交会议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等列为整治的重点领域。近日,国家版权局和中国文联再次在京举行去伪存真——书画作品版权保护研讨会,数十位学者专家、行政执法人员齐聚国家版权局,探讨打击书画作品制假售假行为的长效机制。
“在清查行动和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公开出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现象得到一些遏制。但由于制售假书画已形成地下产业链,其隐蔽性很强,给案件查处带来很大难度。”国家版权局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表示。
“出现假冒作品,主要还是利益甚至高额利益的驱动,这是屡打不止的主要原因。”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表示。那么,如何能斩断制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的利益链,同时探讨保护书画作品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新模式,以从根遏制书画制假售假行为?
阎晓宏指出,对书画制假售假行为,除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外,还将联合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恶意制假售假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并不想把人都送到监狱里面,但在书画制假售假这样泛滥的情况下,对买画的人可以同情,但是对制和售的人不可以同情。”
“我们上次发现了制假售假的窝点,但对方一拍屁股走人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档案,说这是谁,到哪儿去找他,后续很难处理。”北京文化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张伟呼吁,希望将书画制售产业纳入行业管理,将备案制变成前置审批,留存相关资料,以便执法。
同时,国家版权局专门委托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专门就打击假冒他人署名字画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探讨保护书画作品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新模式。在艺术品消费、收藏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书画作伪的问题不可避免的会长期存在,并且更加复杂,权威鉴定、专家鉴定、行政打假、司法打假的方法越来越无法解决越来越多的纠纷”。
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提出,只有建立中国书画溯源系统与保真系统,才能从源头上构建书画去伪存真机制。他建议,可设立“艺术家资产权益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和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艺术家自己把所有在社会上流通的作品全部进行鉴定以后进入数字库,从源头上解决书画作品制假、贩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提议将书画“鉴定”改为“鉴别”,通过查对指纹,为书画作品进行无损、可靠、便捷的特征信息检测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