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一个日本翻译家眼里的中国当代文学

    ——访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饭塚容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2月20日   07 版)
    饭塚容

        在去年12月底举办的“新潮演剧与新剧的发生国际研讨会”上,邂逅日本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饭塚容。这位2011年获得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汉学家,曾经将余华、铁凝、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翻译到日本,并于2012年出版《Collection中国同时代小说》(10卷本),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自古以来,阅读中国文人的作品就是日本知识分子的修身立世之道。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出版规模在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饭塚容说,在日本并没有职业翻译家,完全是一些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凭借着兴趣与良知在从事翻译工作。“这是个付出多、收获小、孤独的事业,但是仍有很多人在坚持,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

        读书报:您对于中国文学的爱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饭塚容:我本来就喜欢看文学书,开始学中文以后,对翻译中国文学产生了兴趣。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发行《中国现代小说季刊》杂志,每年发行4季,专门介绍同时代以短篇为主的中国小说。1980年末,我翻译的第一篇作品是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1996年到2005年,我担任杂志主编。2000年以后,我每年翻译出版一本中国小说。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2005年杂志停刊。近年来中国有很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日本都有介绍,所以去年4月到6月我集中主编“中国当代小说丛书”,选择中国十位作家,每一本一个作家,以纪念2012年中日邦交40周年。

        读书报:您对中国文学有怎样的评价?

        饭塚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作家作品丰富活跃,尤其是80年代中期,当时我也年轻,非常喜欢看先锋派小说,觉得中国出现了这么摩登的、有探索性的小说,我喜欢上余华、苏童,他们的作品我都翻译、发表在杂志上。

        20多年过去,先锋派的作家已经不是先锋了,马原下海了,后来又当了大学教授,余华后来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先锋时代的风格完全不同,《兄弟》上部我比较喜欢,下部描写中国面临很乱的社会状态的部分我不大喜欢。我刚翻译了余华的随笔《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主要是写文革时代的经验,以及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十分发达,城市里的人都向钱看,分析中国人的心理,有些分析很有意思,对外国人包括日本人了解中国很有帮助。这本书在日本销路不错。2012年2月我还翻译出版了苏童的《河岸》,这部作品很有苏童的特色,也是文革时代的故事,从男孩的角度,来写那个时代的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读书报:您在翻译作品时选择的标准是怎样的?

        饭塚容:有些作家的有些作品我喜欢看,也愿意翻译,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下日本出版社的想法。最近十年来中国作家的长篇小说太长,在日本翻译出版不方便。翻译成日语的话,字数比中文多了1.5倍甚至两倍。一部长篇翻译成日语,书价也会贵,销路不好。所以比较长的小说不大好翻译。贾平凹的《秦腔》、王安忆的《长恨歌》、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应该都是优秀的作品,但是作品太长了,在日本出版没有利润。

        还有一个问题,我提到的这些都是严肃的纯文学,不是通俗的娱乐性的,这样的作品,肯定销路不好,现在一般的读者,愿意看的是比较轻松的东西,可能中国读者也一样。

        选择作品,还是应该选择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年轻作家的作品写城市,写年轻女孩子的日常生活,在日本人看来没有意思。比较年轻的作家当中,也有一些人写的东西比较成熟,他们不光是写自己的生活,还写到父辈,比如南京的鲁敏、香港的葛亮、河北的李浩,对这样的作家,我的评价比较高。

        读书报:我注意到您对中国文学作品的了解几乎是同步的,但是铁凝的《大浴女》出版有十几年了,为什么现在才翻译?

        饭塚容:长篇小说的翻译,没那么容易,《大浴女》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有一家出版社注意到这部作品。我一直关注铁凝的作品,但是《大浴女》之前没翻译过她的作品。铁凝的作品在日本很受欢迎。听说大江健三郎读过我翻译的《大浴女》,对铁凝评价很高,买了好几本日文本的《大浴女》送给日本年轻作家。

        读书报:中国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作品所获得的奖项会是比较重要的参考。中国重要的奖项,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是否也会成为选择翻译的标准?

        饭塚容:日本的出版社会注意作品是否获奖。《河岸》是获得布克亚洲文学奖以后,出版社问我这部作品好不好,我说好;又问我愿意翻译吗?我说愿意。日本出版界不太注意中国国内的评奖,更注意作品在中国之外的反响怎样。最明显的例子是,前些年中国卫慧的作品,在美国很受欢迎,日本好多出版社都愿意出版,一个出版社买到版权,销路在日本空前绝后得好。

        读书报: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是谁?

        饭塚容:作家应该写自己要写的东西,这个作品能不能走向世界,是作品本身决定的。为了走向世界,投其所好,这样的态度绝对不行。莫言还没有获得诺奖时,大家就认为他是中国最接近诺奖的作家,很多出版社愿意出版莫言的作品,他得奖后销路很好。

        读书报: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翻译?

        饭塚容:我不敢说自己的能力高。翻译外国文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母语的能力。翻译中国小说,当然中文能力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最重要的还是母语的能力。中文能力不太差就可以了解作品,但是作品要用漂亮的日语表达出来,让日本读者看,这是另外一个事情。

        读书报:中国文学在“走出去”方面,正加大力度。日本作家是否也有“走出去”的过程?

        饭塚容:日本政府曾经出钱专门翻译日本文学到外国,很有效。前几年,民主党政府预算方面认为日本政府开支有很大问题,认为这笔钱不该出。我们都反对文化方面的经费取消,但是向国外介绍日本文学的预算还是取消了。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有基金资助在国外出版中国作家的作品。我们今年出版十卷本,也申请了资助,拿到了一笔钱,很有帮助。有些日本人有意见,认为我们拿到中国政府的钱出版会受到制约,会质疑这些作品是不是中国官方选择的。其实不是这样,所有的作品由我们自己选择出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太狭隘。

        读书报:以您的判断,中国作家是否也很热衷于走出去?

        饭塚容:热情过度。也有一些作家向我推荐自己的作品,很希望翻译成日文。我会看作品再做出判断。  

        读书报:关注中国文学多年,您觉得有何变化吗?在当下的环境中,文学翻译会有怎样的意义?

        饭塚容:物质方面的满足成为某些作家的唯一价值观,这是我不喜欢的。人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应该有心情上的幸福。我认为自己了解中国人,中国人是可以沟通的,我有很多中国的好朋友。现在的中日关系,是中日邦交40年来最不好的状态,我非常难受。我们应该考虑到对方的心境。现在人越来越自私,个人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到对方。日本国内是这样,好像中国国内也是这样,中国和日本之间也是这样。现在中日之间的关系,坏到这个地步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应该考虑对方,多多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方面文学作品起的作用非常大,我相信。(本报记者 舒晋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