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版界人士说,岁末年初不是出书的好时候。理由很充分——各类图书集中上市,分摊在每种新书上的关注度乃至实体书店的摆放空间、网上书店的页面显示都显得挤迫;各大媒体版面有限,年初岁尾关于国计民生、大片春晚的消息都做不过来,留给图书的露脸机会微乎其微;年关将至,人们忙于手头工作或为一张春运火车票操心,归心似箭哪有余暇买书读……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岁末压轴热卖的《看见》和年初火爆登场的《邓小平时代》。
印象里央视名主持人出书畅销是从当年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开始的,之后相当长时间内这个选题思路几乎成为稳赚不赔的保证,不过近年虽不乏名主持出书,但市场反响日渐走低。柴静的《看见》无论此前的预热、期望值还是出版后的市场反应,近期同类图书都难以企及。据出版方介绍,《看见》首印50万册已售罄,接连几次加印,春节前后逼近百万大关问题不大。耐人寻味的是,就算该书首发式上柴静露面且有一众央视名主持人、出版文化界知名人士助威吆喝,还接连到了几个城市与读者见面,但这实在是时下新书上市后宣传的常规套路,为何这一本的销量和影响力一枝独秀?除了作者背倚央视这一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以及相当健康向上的公众形象和观众口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这并非强调个人成长、家庭、婚恋等内容的名人传记,而是以作者的新闻媒体从业经历、一系列作者参与的新闻报道个案台前幕后故事为中心,是对当今新闻媒体功能和责任的反思,也对这个时代有所记录。所以,名主持人的粉丝会是这书的潜在读者,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新闻媒体感兴趣的人、对中国社会有关注的人乃至渴望塑造知性气质的女读者、初入社会期待励志文本滋养的人……都可能对这本书感兴趣。
说到记录时代,近期另一本同样起印50万册,加印后总发行量也近一百万册的畅销书《邓小平时代》恐怕更有发言权。该书作者傅高义的西方视角、哈佛背景、学术地位,书中的核心人物邓小平以及侧重1969年至1997年这段邓小平政治生涯最显著同时也是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最为深远的时代,都决定了这是一部不容忽视的政治类重磅图书。年至耄耋的傅高义专程来到北京为自己这部作品的大陆简体版宣传,发布会、讲座、媒体采访一个都不能少。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在近期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出版范畴和阅读行为本身,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和不足,对于今天中国社会不同侧面的寻根溯源,对于邓小平起伏跌宕政治生涯的解读,等等,都是这本书能够带来启发或者引发讨论的。
这两本畅销书在销量之外的相通之处莫过于都是在记录、思考、折射一个时代,博大庞杂或者具体幽微。这时代也许距今已远,或是就在今天,但肯定与每个身处其间的中国人有关。从这一点上,这两本书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但更多的选题背景、作者身份、内容取向乃至营销宣传上的门道,又是难以克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