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玛雅预言”,2012是世界末日,说是从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白天就再也不会来临。不过还好,这末日是2012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也就是将近年末了,在末日来临之前,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可供我读书。“2012”,仍与往年一样,照样读书。读一些书,自然也略有一些心得。
只有被记录下来,发生过的事情、事件才能进入“历史”、成为“历史”,没有记录,便无“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的日常生活很少被自己描写、记录,因此农民自己的“历史书写”几呈空白状态。只要比较一下城市“插队知青”和农村“回乡青年”自己写的小说、回忆和研究间的巨大反差,就可知道这种历史的话语权完全被“城市”掌控,在历史话语权力场域中,“农村”是彻底的弱者,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农民无历史”。因此,偶有农民发声,便格外值得珍视。辽宁农民梁书香的回忆录《难忘岁月》(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是农民自我历史书写中的精萃之作。作者出生于1946年元月,直到1980年代中期才离开农村,在农村完整度过了毛时代。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对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细节,如怎样评定工分、“吃食堂”时怎样分饭、春节各家各户为磨面怎样“抢磨”、如何争草争柴、不识字的农民如何“早请示晚汇报”“背语录”等“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都一一道来。从文字上说,本书非常“粗”,然而,此正说明它未经“深加工”,因此“真”,保留了乡村日常生活的“原生态”。
邢小群做口述史多年,她的《我们曾历经沧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将何方、灰娃、杨乐、贺延光、李大同这几位不同年代“人物”的“沧桑”放在一起,构成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切面。何方、灰娃,诉说着延安的革命与日常生活。提起杨乐,自然令人想起“科学的春天”。贺延光、李大同,从狂热到觉醒的过程,是一代人心路历程的折射。
《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是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的自传。其一生犹如过山车,1950年代初期的“进步青年”、成为留学苏联学习法律的幸运儿;回国不久突被打成右派、劳改中失去一条小腿,文革中再受迫害;改革开放后,提出民主与法制,不仅“右派”平反,而且受到重用,担任过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七届人大代表并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又被免除政法大学校长职务……这部四十多万字的详尽自传,可说是一部共和国的法制史,而且比法制教科书更生动,有许多重要法律法规出台的“幕后”消息。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语境下政治的实际操作。当然,更重要的是江先生对中国法治的深刻思考。此外,这部自传还有颇多细节,读来有趣,也引人深思。他回忆了几位留苏同学与苏联姑娘异国婚姻,最后都在政治的干预下妻离子散。在“那个年代”,政治确实强烈地干预个人的日常生活。他回忆说,在他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就是从1990年起代表开始使用电子表决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此前,都是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他曾听人大常委会主管人员的内部说法,说这个表决器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能够查出来的思路设计的,有次会议期间,发现每一次投票都有一个人投反对票,最无争议的问题也有一票反对。最后,会务组觉得很蹊跷,就将此情况上报给全国人大的领导同志。领导决定查一查,“最后查出来的结果呢,是廖承志的儿子廖晖,他每次都投反对票。当时大家觉得很奇怪啊,怎么他会每次都投反对票呢?后来问他,他承认了就是他每次都投反对票。他说,他就是想知道这个表决器,是不是真的能反映他的意见”。当然,人大常委会主管人员也说,这种核查“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原则上要经过很多层的批准才能够进行”。不管怎样,江先生认为:“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在电子表决器面前,鼓掌表决、举手表决的民主形式已经彻底落伍了。”(第328页)
随政治氛围的变化与蒋介石日记的解密,蒋介石研究与出版渐成热点。陈铁健、黄道炫师生二人的《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以翔实的资料,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蒋的思想资源的构成、精神世界的各种元素。蒋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年后又信仰基督教,这种背景与毛泽东说他“搞民主无量,搞独裁无胆”有何关系?作者力图提示蒋成败得失背后的文化因素。作者承认:“解读一个人的内心,本身,或许就是注重实证的历史研究者的陷阱。”因此,作者格外注重从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军事诸方面现实发展观照蒋的思想发展脉络,避免落入“陷阱”。
金雁著《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与左凤荣、沈志华著《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版)这两本书研究俄国、苏联的书连起来读,更有意味。金著偏重俄国、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精神发展史,左、沈之著偏重当代苏联政治演变与体制变迁,两书前后相连、上下互补,从思想层面和政治制度层面,展现了俄国-苏联的历史。列宁曾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那么,俄国革命、苏联的兴衰可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对俄苏的理解越深,对“我们”的理解也越深。
写完此小文,离“2012年12月21日”已不到二十天了,也就是说,至少还有近二十天的读书时间。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