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外教经验:国家级规划教材如何“磨”成?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19日   06 版)

        外教社的教材开发与出版有一套规范的出版程序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市场调研到规划、设计、编写、编辑再到印刷成书,教材出版需经历几十个步骤,涉及组织、策划、协调、作者、审稿者、编辑、校对、美术设计、出版制作、试用单位等各个方面。

        近日,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外语类)名单正式公布。记者注意到,共有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14家出版社的46个外语教材项目入选,入选总册数为405册。其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8个项目的176册图书被列为“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占外语类教材17.4%,册数占43.5%。该项教材评审工作于2011年11月启动,经部属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评审等严格的审核考察程序,最终由教育部遴选出国家认可、质量可靠、值得推广的国家级规范教材。而比以往更为严格的是,今年的遴选细化到了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种系列、每一本图书的审核与评定,以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在本次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中成果突出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其国家级教材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5~6年“磨”教材

        改革开放之初,外语教学几乎是白手起家,教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陈旧;而今,外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教材从“一纲一本”发展到了“一纲多本”,无论是中小学、大学、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或是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出版,都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导致了国内英语教材市场某些鱼龙混杂的局面。有的教材一两年就匆忙出版,有的全盘拷贝国外教材但未进行必要的修改、加工、审读、把关,有的编校质量不过关,语法、拼写等错误一大堆。

        谈到教材的质量问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做教材出版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教材不是一般的出版物,出一点差错就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学习者,庄智象认为,教材质量是教材出版的第一要素,“优质的教材一定是‘磨’出来的。急功近利或一蹴而就做不出好教材。质量达不到要求或不成熟的教材,无论有多大的经济利益,我们坚决不出版”。

        外教社的教材开发与出版有一套规范的出版程序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市场调研到规划、设计、编写、编辑再到印刷成书,教材出版需经历几十个步骤,涉及组织、策划、协调、作者、审稿者、编辑、校对、美术设计、出版制作、试用单位等各个方面。外教社通常的做法是,先调研教学的特点与发展,预测教学需求的变化,并在这基础上制订出教材选题开发3~5年的计划甚至更远的规划,同时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教师访谈与可行性分析,并适时召开编写咨询会和研讨会,细化教材的选题构想。在对教材的出版目的、目标读者、定位与特点、结构框架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出版社开始物色并邀请最强、最合适的作者来探讨和开展具体的教材编写工作。按照事先拟定的出版框架,作者先撰写编写大纲,然后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与完善,在这基础上编写出一课的样稿,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用后才进入整套教材初稿的编写程序。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前,出版社会将所有的英语教材先交外籍专家进行文字审读和修饰。

        外教社严格实行稿件的三审三校制度,对于教材的内容、文字、版面设计、图片、画面等都要进行逐字逐句的审读与加工,教材中的所有练习责任编辑都必须自己做一遍,以确保练习答案的准确无误及质量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数据、事实、版权归属等进行逐一核实,在确认稿件质量达到了出版要求并准确无误后,才进入出版制作程序。期间,出版社的策划和文字编辑要与作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商,并征求外语教师、使用学校及市场人员的修改意见。教材出版后,一般需经过使用学校的试用论证,才正式向学校推广。庄智象说,外教社历来都是把最强的编辑力量放在教材出版上,一般大型教材的出版从前期调研到最终出版,往往需要5~6年的时间。此次外教社首批进入规划教材的项目,无一不是经过这样一系列规范、科学、严谨的编写程序打磨出来的。

    摒弃“拿来”,自主研发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出版无非是“拿来”,把作者的来稿编辑印刷成书就行。但现代的出版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拿来主义”,教材出版更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编辑出版过程相对于一般出版物来说更为严格、复杂。换句话说,如果仅仅依靠作者的自主投稿,出版社不规划、不策划、不开发和掌控教材的整体出版过程,很难开发出高质量、有生命力的教材。

        庄智象认为,教材出版不能被动等待书稿或只是去寻找书稿,而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进行自主研发和组织编写。只有当教材的出版战略、编写理念与思路、市场定位、整体框架等由出版社及编辑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预先设定,出版社在教材的编写出版上才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也只有这样,教材编写出版才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计划性。目前,外教社的教材由作者自主投稿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大学英语》到近年来出版的《新世纪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均是由外教社组织全国一流的外语教学专家针对某一群体的需要来编写。外语教材所涵盖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等内容都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以外教社“新世纪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为例,该系列教材全部出版完成后总数达到200余种,几乎涵盖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所有科目,这一切都源自于在教材策划之初做好规划与部署。

        外语教材出版不应简单地从作者处“拿来”,也同样不应简单地从国外“拿来”。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引进的原版教材,并不一定符合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也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差异,导致部分原版教材与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不相符,而且原版教材中所倡导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有片面性。因此,庄智象认为,对任何国外教材编写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借鉴都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正式出版前一定要对国外外语教材的定位、编写模式、使用情况等作深入的了解,提高对引进外语教材的鉴别力与判断力,或者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洋为中用”。

    教材出版完成,教学服务开始

        教材是对教学大纲的具体阐释,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材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需要考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环境等,这些都需要科研的支撑。

        庄智象认为,好的外语教材策划编辑应该是一个专家型的出版人。主动出版与策划先行意味着出版者要对外语教学的发展及需求变化有深入的研究与清晰的认识。为了让教材出版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并给予有效论证与实践,外教社专门成立了“出版发展研究所”与“出版物研究所”,并建立了“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通过出版、科研、教育的互动发展,实现以出版服务教学科研、以科研提升出版、以教育促进出版的目的。一个称职的教材编辑不仅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及时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变化,关注社会与人才需求的演变、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的制定与颁布,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更新,还需要深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开设什么课程,需要什么教材,哪些教授有这方面的积累等等。在策划编写一种新教材时,要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论证,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材料,仔细听取教师、试用单位和地区销售经理对新编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语教材出版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开发,而呈现出多媒体、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教材出版的立体化发展趋势要求出版社从以教材开发为核心转向以提供教学增值服务为核心。未来教材出版者要做的事情将更多,教材出版完成不是服务的终点,而是教学服务的开始。”庄智象表示。我国已编写出版了不少优秀的教材,但有关教材编写出版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出版理论与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各教育机构、出版企业的努力。

        (特约记者向珊  本报记者余传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