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公共文化发展助力东莞成功申办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1月21日   14 版)
    11月5日第三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莞图书馆

        规模和规格空前的读书嘉年华——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11月22日至24日将在东莞举行,年会以“文化强国——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将展示一批超前的高科技产品和理念,包括对未来图书馆的想象、“从现在走向未来”的阅读理念。东莞提出,要把年会办成“一场全国图书馆界共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盛会、一场图书馆事业与相关文化产业合作共赢的盛会、一场检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的盛会、一场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盛会”。

        据了解,本届年会首次引入城市承办机制,注重发挥承办城市的积极性,突出承办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设成果和区域文化相关产业的优势,宣传承办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形成会展经济效应,促进当地旅游服务业发展。东莞有着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撑,IT制造业、印刷产业和会展产业是东莞与图书馆相关的重要的三大产业,另外,扎实的公共文化建设基础和创新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为东莞成功申办年会增加了重要砝码。特别是东莞以其创新性的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质服务,将现代科技融入区域图书馆集群协同发展,实现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把城市图书馆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政策先行,统筹全市图书馆事业建设发展

        2001年,东莞确定“文化新城”战略,要打造成为“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和“广场文化之城”。2011年,“文化名城“建设序幕正式拉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等“四大名城”进入实施快车道。十余年来,在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中,东莞大力推行总分馆制,目前体系已包括1个总馆、51个分馆、102个服务站,覆盖了全市32个镇(街)。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分馆、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图书馆ATM这五种形态共同构成了空间覆盖全市、时间全天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一站式服务。

        率先研发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

        “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从技术上将一个区域内的图书馆紧密联系起来,初步实现了东莞地区动静结合的图书馆总分馆形态,组成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便捷高效的图书馆联合体,突破了原有单一馆使用范畴,能很好地实现分层级管理,统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型图书馆,为图书馆集群的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打下了基础。该平台于2005年5月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项目鉴定,到2011年底已被全国2630家图书馆采用。

        推出城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

        东莞图书馆于2005年9月建成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07年12月推出全国第一台“可放置于任何地方”的图书馆ATM(又称图书自助服务站),开创了无人值守、读者自主借还图书的服务新时代,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的24小时开放服务。2009年9月,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扶持项目。到2011年底,东莞在全市范围内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个,图书馆ATM20台,为读者提供互连互通的24小时服务,成为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积极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2010年,东莞成为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城市。2011年6月,东莞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东莞图书馆推出了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模式,提出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城市公共电子阅览室集群的思路,在2011年按高标准建成了虎门等五镇(街)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和192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2012年,东莞将建成32个镇街、558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构建立体化市民网上学习平台

        2011年推出“东莞学习中心”网上学习平台,它是学习资源中心,整合了东莞数字图书馆资源、超星名校名师名课视频、文档和考试资源;它是个人学习中心,整合资源和服务使用入口,可享受包括学习、考试、交流的一站式、交互性、协作性的学习过程和服务;它又是社区交流中心,支持创建和参与学习兴趣群组线上线下活动,如发起话题、投票等,分享网页、视频、音乐、flash,交流学习心得等。该平台有效满足了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并开辟了公共图书馆从资料存储中心转变为市民的学习中心的业务转型之路。

        ◎观点引述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 刘小琴: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举办,将充分展示公共文化司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公共文化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以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影响力、示范性和带动性,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资源整合,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年会这个平台,结合我国图书馆行业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同时,将年会作为推动政府管理公共文化事业机制的改革尝试,研究如何构建更为科学的公共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方式的变革。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陈力: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是我国图书馆界一年一度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行业盛会,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主题确定为“文化强国: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同时,图书馆人需要思考、探索和实践如何以我们的职业使命和职业责任,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播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出贡献。

        广东省文化厅巡视员、副厅长 杜佐祥:办好2012年年会,既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也对我省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以承办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为契机,大力推动我省图书馆事业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整合珠三角文化资源,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一体化的珠三角都市文化生活圈,辐射带动全省公共文化的发展,提高全省文化惠民水平。

        东莞市政府副市长 喻丽君:改革创新后的中国图书馆年会展览会首次由地方政府承办,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年会的举办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办会思路,落实把年会举办成“四个盛会”的承诺,把承办好中国图书馆年会作为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推动相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良机。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把年会展览会办出特色,办出亮点。整个筹备工作突出四大特点:一是突出提早启动。东莞市被确定为本次年会的承办城市后,我们在去年12月就专门抽调人员成立了年会筹备小组办公室,积极开展展览会的前期策划及筹备工作。二是突出行业特点。展览会设置了企业展示区、主题展示区、互动交流区和图书销售区四大展区。参展企业分为八大类,将涵盖图书馆相关的整个产业链;主体活动设计上,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包括新技术的体验活动、专业论坛、阅读推广、职业交流等等。三是突出产业优势。我们结合东莞IT业、印刷业、家具业等文化相关产业的优势,开辟相关展示区,吸引本地企业积极参会参展,推动本地产业打造自身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四是突出专业运作。我们引进专业会展公司全程参与合作,使展会筹办工作专业、高效、科学。

        (以上观点均摘自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新闻发布会信息)

        ◎专业访谈

        图书馆: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

        与北方即将进入漫长冬季的萧瑟不同,地处南国的东莞在11月的秋阳下仍然是满眼的绿意。虽然图书馆年会至今已举办十多届,但今年却首次引入城市承办机制,年会花落东莞,这无疑成为东莞人,尤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东莞人莫大的殊荣。

        “中国图书馆年会和一个城市紧密结合,其实是一个标志,标志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对图书馆的需要,或者说图书馆人对社会的文化服务的增强。在年会举办过程中,从主管部门对它的认识与合作,到学术年会和图书馆工作会议的召开,再到事业和产业的结合,都使图书馆年会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代表着图书馆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理念。”对东莞这次举办图书馆年会的意义,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期许。他说,图书馆人利用年会和社会展开互动,向社会宣传自己,同时也告诉社会:图书馆不是象牙塔,它是和社会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机构。而这一点也体现在年会里一些主题设计上。在展览会上,“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展示和体验活动”、“广东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展示”、“东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汇报展”、“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践样本展示”、“儿童阅读现场活动”、“民间阅读交流活动”等主题的展示活动将会闪亮登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的喜人成果。同时,本届年会更多地体现科技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最新前沿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是本届年会展会、学术会议的热点和亮点。通过图书馆与科技的互动,提升图书馆形象,让大家意识到,当代图书馆不仅是借书、还书、看书的场所,还是被高新技术全面装备的现代化全媒体信息中心。

        图书馆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步,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近代公共图书馆诞生于1850年的英国,随之出台了《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开始替代手工业。这体现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产业工人和城市文明进程的需要。第二个时间点是1900年左右,美国的社会发展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波士顿图书馆建立于1895年,富丽堂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这说明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到那个程度的产物,文明进化的程度和图书馆的发展是相对应的。”李东来说。对图书馆的公共性被社会认知的程度,它的社会服务、财富积累,以及在公民包括在企业阶层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李东来认为,这方面可以钢铁大王卡耐基捐赠3000家图书馆为标识。“这代表社会的转型和公共服务业的兴起,其中一环就是全社会对公共图书馆重要性的一种认识。”

        在我们国家其实也是如此,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图书馆界的新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新变化是相适应的。“在新世纪,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担当,以及其公共价值的普及,这些其实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标志。它推动着社会阅读。这再次说明: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相伴而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甚至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的公共图书馆折射出来。”李东来强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也非常强烈,“推动和促进社会公民意识,推动社会文明素质提高和知识素养的培养,这是图书馆人应该做的”。

        ◎市民感想

        活在东莞:感受城市文化滋养的幸福

        “来东莞已经7年了,感觉东莞的变化很大。刚来的时候,感觉这座城市商业气息特别浓,联系人家接受采访,好像都没什么积极性,可要是和人谈起合作做生意搵钱,那对方就特别来劲儿,恨不得拉着你说上三天三夜,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可供发财的资源。现在,谈论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时尚,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好书,在玉兰大剧院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甚至跳广场舞认识了一个新伙伴都能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从前,认识一位身价上亿的老板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可现在,认识一位著名的作家则会让人倍感羡慕”。谈起这些年东莞的变化,来自湖北黄石的新莞人苏婵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2005年,她从吉林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来到东莞,在一家市属事业单位担任记者、编辑工作。那年5月,苏婵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当时,东莞图书馆、科技馆等还集中于莞城区新芬路附近,场所比较小,设施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灯光也比较昏暗,显得小而旧。“每次进入图书馆的时候,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是身处泛黄的老电影中,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疏离感。这大概是上世纪典型的图书馆,朴实、沉静、温暖而迟慢,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2005年,东莞图书馆搬到行政中心广场,新的图书馆造型现代别致、设备先进、宽敞明亮,以银白色为基调,凸显着钢筋水泥社会的强势与骄傲。正筹备考研究生的苏婵,时常到图书馆的自习室自习。每次学到很辛苦,想逃避、放弃的时候,看看身边那些同样怀揣梦想的人,她的心里就陡然生出一股勇气。现在,苏婵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爱人和她一样热爱阅读。“工作的前几年比较清苦,大多到图书馆去借阅图书。随着工作的稳定和收入的增加,我们每年六分之一的收入都会用来购买书报。”放假的时候,他们喜欢带着各自的手提电脑到图书馆,好像是寻找一种缘分一样,他们时常能够遇到令人喜出望外的书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现代公共图书馆超越了实体的界限而走向网络化。“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而言,每天去图书馆并不现实,虽然东莞图书馆已经实现了24小时开放。但是,每天登陆数字图书馆,去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和视频,却是可以做到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最近,东莞图书馆推出“市民学习计划”,号召每天学习一小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苏婵尽量每个工作日都坚持学习。

        周末时,苏婵和爱人一起带着一岁多的儿子瓜瓜来图书馆参加“音乐故事屋”公益活动。“瓜瓜很喜欢这项活动,每次参加,都好像沉浸于一片欢乐的海洋,足够我们回家细细品味一个星期”。此外,绘画、手工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得到快乐和进步,也让家长们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一起讨论育儿妙方。

        “我时常思考,人们在经济富足之后,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文化?”苏婵说,与通常人们认为的“有钱没文化”不同,她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东莞人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有的老板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他会说,你只看到了我辍学去创业,就以为我不读书不学习,那你们是不是看到了我边工作边读书的勤奋呢?“一天不读书,感觉这一天都白过了。阅读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个性体验,同一本书带给不同人的感受是迥异的。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心灵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让自己更充实,懂得对很多事情进行独立思考”。对于为什么要读书、爱读书这个问题,苏婵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陈菁霞)

        ◎精彩活动(部分)

        活动主题

        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式、2012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颁奖典礼

        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闭幕式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演讲

        大会报告

        新常态 新指标 新方向

        主题论坛

        融合·创新·超越——共谋数字图书馆发展

        主题论坛

        责任与使命──图书馆人的时代担当

        主题论坛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知识产权挑战

        主题论坛

        光荣与梦想——广东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未来

        第1分会场

        儿童优先与公共图书馆服务

        第2分会场

        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

        第3分会场

        公共图书馆——公众的第三文化空间

        第4分会场

        技术的力量: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第5分会场

        共建共享学识:美国图书馆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

        第6分会场

        2012年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第7分会场

        图书馆法律与知识产权论坛

        第8分会场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9分会场

        多元合作与地方文献工作

        第10分会场

        2012年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出版研讨会

        第11分会场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高端论坛

        第12分会场

        播撒阅读种子  守望少儿幸福

        第13分会场

        推荐书目编制与目录学现代发展

        第14分会场

        网络阅读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

        第15分会场

        我国图书馆标准化工作

        第16分会场

        e读e学e生活——构建新型图书馆学习空间

        第17分会场

        图书馆学理论:使命与担当

        第18分会场

        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

        第19分会场

        图书馆服务与评估标准

        第20分会场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推广

        第21分会场

        信息组织——新的理论与工具应用

        第22分会场

        多元文化保护与民族图书馆的使命

        第23分会场

        陶冶性情,提升人生——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经验分享

        第24分会场

        共享文化资源,服务全民学习

        第25分会场

        新兴媒体在党的理论宣传与研究中的作用

        第26分会场

        免费开放下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思辨

        第27分会场

        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

        展览会活动之“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展”

        “爸爸的33个用处”故事分享会

        盲童看电影

        “毛毛虫上书房”儿童公益阅读推广

        创艺玩绘本

        社区儿童图书音乐节

        贝贝故事乐园——少儿绘本阅读推广

        陶宏开工作室

        儿童知识银行

        “毛毛虫上书房”故事沙龙

        快乐小屋故事会

        科普世界任遨游

        迪士尼英语神奇小剧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