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微博在网上火了起来: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随着90后逐渐走向社会舞台,这样的案例在当下社会屡见不鲜,而且还会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人哀叹,“现在的90后太不懂事了,自我意识太强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90后难道就这么不懂事吗?在我看来,这种认识实在是对90后的偏见和误解,显得不够客观和理性。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自然,90后也不例外。跟前辈们相比,90后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在价值观念、行动准则、生活方式方面,90后的“三观”是与前辈们存在巨大的分歧,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其实,这本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在有些人看来,90后异于前辈的行为做法就应该受到“口诛笔伐”,好像一提到90后,他们的反应就是“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就会让他们不自觉的忿然,似乎90后在他们心中就是“颓废、自私、没有希望”的代名词,就是“垮掉的一代”!这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试问一下这些“前辈们”,在你们的“前辈”看来,你们又是怎样的呢?另外,所谓的“懂事”到底该“懂”什么呢?难道只是“前辈们”心目中的秩序和规则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90后生活在“市场化、信息化、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这是90后们无法选择的。要想真正地理解90后这个群体,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能被忽视和遮蔽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谈社会环境,而对90后业已出现的诸多问题置之不理。比如发生在90后身上的低俗事件乃至犯罪事件。无可否认,这些问题对90后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作用,由此90后越来越被社会误解。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认识一个社会群体也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而不能停滞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事实上,90后相比于前辈更加理性和人本。个性太强未必就是坏事,也有可能成为推动民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时常发现90后的身影,如汶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包括国庆60周年庆典,90后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足以说明,90后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并不比前辈们弱,反而更强。
必须承认,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问题和思考,每一代也有每一代的贡献和局限。我们不能想当然对90后这一代进行简单的“一刀切”,而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以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相信他们在未来的历史舞台上大有可为。
哈罗德·罗森堡曾说,“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现在就对90后下结论未免为时过早,也无法征得所有人的信服。90后还在成长之中,他们对未来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有自己的态度和理解。让我们以更开放和乐观的心态看待正在崛起的这一代,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相信他们会更加“懂事”,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的独特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