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天才罗素的忠诚与叛逆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9月19日   16 版)

        被无数人引为先知的伯特兰·罗素以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的身份,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涉及哲学、数学、伦理、政治、历史、文学以及教育等多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丁子江在《罗素:所有哲学的哲学家》中用生动优美的笔触和大量的珍贵图片将罗素显赫的家族背景、童年的成长故事、不可逾越的学术成就娓娓道来,带领大众读者站在大哲舒展的巨翅上穿越历史时空

        罗素晚年风趣地建议说,要谨慎地挑选祖先。

        曾经访华的罗素,在他后来的人生经历中,始终有着对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可磨灭的情结。有意思的是,史家们都没有作这样的联想,就连罗素本人都忽略了自己家族与中国有一段历史的不解孽缘。

        据史考,罗素家族是英格兰著名的辉格党家族,开初几代享有贝德福德公爵的称号。老约翰·罗素(?-1555)因1549年参加镇压叛乱有功而被封为贝德福德伯爵。他的后人威廉·罗素是一悲剧人物,于1681年被告发参与密谋刺杀查理二世,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因此被追思为宗教与政治自由的先烈。政治家约翰·罗素在英国近代史上算是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曾两度担任首相,就连马克思在著作中也间接提到过他。约翰·罗素还有一个“遗传基因”带给了他的孙子伯特兰·罗素,这就是热衷写作,没有哪一个英国首相像他那样留下大量的作品,如诗歌、传记和史学论文等。

        罗素的祖父是鸦片战争的始作俑者之一,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上,他起着某种重要作用。虽然对祖父很景仰,但作为约翰·罗素孙子的伯特兰·罗素本人对鸦片战争还是深恶痛绝,他曾在不同的著作和文章里多次加以谴责。

        罗素这样回忆:“1876年父亲去世后,3岁的我被接到祖父的府邸。祖父的府邸浸透了历史的印记,各种各样的摆设反射着英国社会的折光。大厅里陈列祖父在议院辩论时所依据的多种文件。这里扩展了罗素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使他对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罗素眼里,这处庭院仿佛回味着昔日的辉煌,漫步在绿茵中的外国大使,以及精心护养花圃的王子们……他说自己也随着它生活在往日的岁月中。

        祖父的图书室变成了罗素的学习间,它以另一种方式激励着他。那里有许多历史书,其中有一些是非常古旧的。他记得有16世纪的奎西亚狄尼的著作,还有三大卷题为《考证日期的艺术》的书,它们重得无法搬动。罗素猜想它们是查找祈祷书中复活节日期的表格。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有力气将其中一本从书架上取了下来,但使他感到有些厌恶,原来所谓艺术不过是查找书中年代的艺术。“家人都没有料到我会读那些书,否则我连一本也读不成了。那些书使我对历史发生了兴趣,毋庸置疑,这种兴趣是由于我的家族自16世纪初叶以来在英国历史上地位显赫这一事实而增强的。我所受的英国历史教育,正是反对国王,争取立宪自由斗争的记录。

        与当时大多数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从小由各种家庭教师专门教授。祖母的家教极严。家庭教师也像走马灯似的不停更换;不是学养不够标准,就是人品不够“正统”。祖母为孙子定下很多清规戒律,如禁同别的孩子随便接触,禁读所规定之书以外的其他书籍,四季都坚持清晨洗冷水浴,随后练习半小时的钢琴,8点钟作家庭祷告。

        罗素称,自己童年存在最生动的内容就是孤寂。他在《自传》中这样感叹:“我的童年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孤寂感,以及无法找到机会与人交谈的失望。而大自然、书籍和数学把我从完全的失望中拯救出来。” 

        白色而低矮的培姆布罗克府邸坐落在瑞奇蒙德公园旁的一个斜坡上,面朝着河流银色的波浪,不远处是皇家花园,四周环绕着矮丛林,这里视野开阔,能够一直瞭望到地平线上的温莎古堡,南边是泰晤士河谷。府邸占有11英亩的土地,绿树成荫,当春天来临时,满山遍野的鸟语花香,令人心驰神往。罗素这样描述过,一直到自己满18岁,这座花园在他的生命中的地位无比重要。那时他的大部分时光就是独自在花园中,一边游荡眺望而鉴赏着外在的自然美景,一边冥思遐想而流连在内里的精神世界。

        罗素回忆道:“我的童年从总体上说,是快乐而平坦的。我受到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培育我成长的人们的影响。”对于这一点,罗素本人后来对自己在这座府邸和花园里的描述是自相矛盾的,例如他又说道:“从青春发育期开始,我遭受了孤寂的可怕磨折,对此我知道只有爱情才能医治。”可以想象到,一个少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有一天夜里,小罗素上床时决定第二天就自杀。而后来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数学。

        这座花园虽然美丽,但在表面的清新与明快中也弥漫着暗含的诡异氛围,即罗素所描述的那种鬼气(ghostly air)。这里与这里的人们似乎总是沉迷在过去。罗素回忆道:“这座花园荒废了,断落的大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面并渐渐腐烂;丛生的灌木遮蔽了小路;原本鲜花盛开的地方眼下布满了疯长的树篱……抚育我成长的祖母忍受一个接一个的悲剧,而我则完全生活在过去。她经常误将我叫成某一个死者的名字。” 

        罗素的祖母也力图培养这个孙子继承家族的传统,这是不难理解的。罗素多少还是继承了祖先的一些遗传,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家族特有的某种叛逆因素,也有一定参与政治的热情,但多次竞选议员均告失败。值得庆幸的是,从此英国现代史上,少了一个可能平庸也许有点作为的政客,而多了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宗师。尽管未能直接参政,不过他还是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既然几乎无法与其他儿童接触,罗素从童年开始,除了家人、书本以及自然景物以外,就在自我游戏中,也就是在思维的自我游戏中,养成了以自己的方式对各种杂多的观念进行判定和整合,并从一个观念到另一个观念的抽象转换,这实际上已经是某种无师自通的逻辑雏形,无疑为日后精深的逻辑造诣以及对新逻辑系统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博览群书而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熏陶,以及思维自我游戏所产生的周密性,使他得心应手地驾驭文字并用此表达理智和情感,以致写作就像行云流水,一经写下就无须修改。

        罗素按时随大人上教堂,并努力学习赞美诗,直到他七八十岁时仍能背诵其中的很多首。他充满好奇和求知,曾挖掘深洞来求证地球并非圆形的,因为想象自己否则应该出现在澳洲。大人所讲的天使故事,他很快就听烦了,并对他人告知的所有东西,都加以质疑。11岁时,罗素向哥哥弗兰克请教欧几里得几何学,这是他少年时代一个重大的事件。几何学在当时是公认的课程。当罗素发现欧几里得是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时,起初感到失望,但后来便在他那里获得极大的兴趣。

        罗素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数学引起他主要兴趣,这个兴趣是多重的:它既包含为自己能具有某种技巧而感到高兴;又包含为演绎推理的作用油然而生的喜悦;也包含着为数学的确定性而产生的欣慰之感。罗素认为最有意思的是,自己在童年时,就相信自然界根据自然法则运行,如果我们具有充分的技巧,人类的活动就像行星一样也将能计算出来。他说自己在15岁时,获得了与笛卡尔主义者十分相似的理论。

        14岁至15岁时,罗素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连续地审查了自由意志、灵魂不灭以及上帝存在的论证。有几个月,家里聘了一位持不可知论的男教师,罗素便与他讨论上述问题。但不久,那名教师便遭到了解雇,可能人们怪罪他暗中破坏了孩子的信仰。除去那段时光,罗素从来不同任何人谈看法。为了防止他人窥秘,他用希腊文把这些思想记在一本日记上。

        对罗素整个童年和少年而言,培姆布罗克府邸和花园半是天堂,半是地狱。他在这里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他奠定了知识和思考的基础,但人格也有着一定的扭曲,其中尤其青春发育期的性压抑使之出现某种变态的冲动,如青春期曾经强吻过女仆。他在情感生活与理智生活两个方面都向家人保守了自己的秘密。

        忠诚与叛逆是罗素家族血脉中两种不同的混合要素,他继承更多的是父亲的价值观,他曾将此作为秘密,一直没有向家人透露。决定罗素一生的有“六大叛逆”。一是对“家族权威”的叛逆:如他的家庭理念就是尽量扩展每一个儿童的独立和自由。二是对“道德权威”的叛逆:如他拒绝将邪恶与快乐尤其是性快乐等同起来。三是对“政治权威”的叛逆:如反对由统治者以爱国与国家利益为借口而发动的战争。四是对“财富权威”的叛逆:如抨击因出身而造成的人为不平等,尤其是遗产继承造成的不平等。五是对“教育权威”的叛逆:如抗议对儿童硬行灌输任何宗教、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六是对“学术权威”的叛逆:如批判各种旧有哲学体系和方法,并开创了新的方向。

        就其本来目标而言,祖母代表家族对罗素的贵族式定向培养是失败的,它没有引导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没有驯化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然而,“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最终一个客观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充满正义感、怀疑精神以及百科全书式的一代哲人和智者。

        (本文摘自《罗素:所有哲学的哲学家》,丁子江著,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定价:4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