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两年内购进了10万种图书,其中40%是在两次以下和零借次。在近日举办的“共建馆配市场生态环境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春鸿提出疑问:为何大批图书出现如此低的借次,精心为学生配备的书籍为什么越来越不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刘春鸿说:“10万种图书中,有3万种图书读者没怎么使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在校生2万人,每年借图书50万次,平均每个人可以借到25册。可是在这样并不算少的概率下,10万新书只有60%是在两次以上的借率,40%是在两次以下和零借次的现状。”刘春鸿在反省图书馆自身问题的同时,也在考虑是否存在采书质量的问题。而关键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读者的阅读习惯与之前发生的变化。他说,移动阅读有了很大发展,电子书很大程度替代了纸质图书。这也是影响纸质图书借阅的重要因素。
这是网络时代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问题。在2012年7月份举办的全国百县馆长论坛上,馆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电子阅读对图书馆生存带来的巨大影响。
流通服务长效机制
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2952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截至2011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全部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尽管如此,能否满足读者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基层图书馆面对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已有34年历史的山东省桓台县图书馆,现有15万册中文图书、10万册电子图书,年接待读者15万人次。馆长张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图书馆实行全天候服务、全开架借阅,同时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可为读者提供微机查阅、借阅等便利服务。
“现时代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更加广泛的运用,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张艳青说,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读者的需求优化馆藏结构,启动了公共图书流通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县图书馆为依托,在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镇村图书室(站)及部分企业、学校设立了图书流通站点,每季度开展图书交换流通服务,每年流通图书5万余册。
桓台县图书馆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大量丰富的书刊资源迅速组建起一批农村数字图书室,每年自主开发制作与基层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光盘3000余张,把先进的农业科技资源、健康娱乐资讯及时送到群众手中。目前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346处,辐射全县140个基层站点,首批建成的12个镇村数字图书室已开始为群众服务,每天接待读者100余人次。
只是借书、阅览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个能够满足学习、娱乐、休闲、交流、沟通多种需求的公共空间。张艳青表示,在图书馆不断开展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尽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推出,但是文献信息资源仍是其服务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始终是其创新服务的根本。
新媒介引入图书馆
据上海闵行区图书馆“闵图书芯”(闵行区图书馆官方博客)版主韩怡华介绍,在数字阅读时代的大环境下,闵行区图书馆对于所有新兴的网络媒介都比较关注。2008年底,上海闵行区图书馆尝试开设图书馆博客,2011年3月13日又开通微博。
在陕西省图书馆的推荐下,4月25日,神木县图书馆的新浪微博正式开通,并在第一时间取得了新浪官方认证。神木图书馆读者服务部许婷介绍说,图书馆微博开通以来,发布了各类读书活动信息与精彩阅读推荐,有趣而生动的图片,美丽动人的文字,不但让图书馆成为粉丝心中丰富而立体的形象,更在可爱幽默的回复短评中,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目前,图书馆开设微博已形成一种趋势,如首都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青浦区图书馆都在微博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既然人们上微博是为了轻松有趣方便地获得信息,那么图书馆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也最好体现各自的有趣、有用、有知识、有文化。
在图书馆微博推广实行后,阅读推广从传统的现场模式,开始向新兴的网络蔓延,无形中扩大了图书馆推广服务的范围,大量“微信息”的发表,便利、及时、易吸收的特点让图书馆服务出现了新的模式,但也在“微信息”的内容上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宣传辅导部穆红梅在谈到图书馆在微博使用和发展空间的问题时指出,微博内容可以涉及的更加广泛,不仅仅是读者活动预告,还可以加入新书上架信息等。其次,通过微博发起征求意见活动,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以求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过渡问题亟待解决
“在加快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全局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说。她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区间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进程。的确,从现状来看,基层图书馆还存在总量不足、经费不足、更新不及时、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主要问题。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国新认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资料的优势,激活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首先,国家和各级政府发展图书馆事业的优先战略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其次,公共图书馆事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应该在加大投入总量的基础上向县级图书馆倾斜。这是构筑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馆藏决定读者,如果书籍内容和质量跟不上,对读者就没有吸引力。”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传统的图书馆很难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交流同步,因而要实现图书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相对封闭、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的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刘小琴表示,数字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的服务和其他各项工作都产生重大影响,加快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迫在眉睫。
有资料表明,在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家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在金融危机期间,图书馆也成了人们寻找寄托的地方;即使阅读和查询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去图书馆仍然兴盛不衰。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的诗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爱书的读者接近“天堂的模样”,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使图书馆的利用更加充分,依然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刘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