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指出,岁月的流逝加上传统造纸工艺的缺陷,使得海内外各收藏机构所藏民国时期文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民国时期文献的抢救、保护与整理、利用迫在眉睫。要合作普查,促进共识,建立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要统一规划,加强共享,有效推进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与利用;要加强交流,开展共研,建设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专业人才队伍。来自美国和其他北美地区图书馆界代表以及我国图书馆界、档案系统和史学界专家学者约70人出席会议。
据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大量民国时期文献存藏海外,其中北美地区的民国时期文献资源尤其丰富,众多珍稀档案手稿是开展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国时期文献,图书馆界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953年,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开始进行“民国文献新善本”建设工作,并于1956年率先建立了新善本书库和新善本阅览室;各地方馆也纷纷成立地方文献部等相关民国时期文献搜集、整理、收藏部门。1985年,在文化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负责协调、组织各成员馆利用缩微技术对民国文献进行复制保护。2012年,国家图书馆启动实施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旨在加强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整理、开发与利用。最近,文化部已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作为文化重点项目,纳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正在牵头六部委全力推进有关文件的下发,以尽快全面启动实施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