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学术书架

    公共卫生事业的起点与现代中国的起点

    胡宝亮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1日   12 版)
    《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路彩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38.00元

        路彩霞博士所著的《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共分三编九章,分别探讨医药、卫生行政、防疫诸问题,详尽研究了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的演进情况,所述多有新意。本书创造性地打破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界限,在公共卫生行政视野下重新铺陈“清末”历史的亮色,展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性,梳理出当今公共卫生行政中诸多问题的源头。

        公共卫生史研究上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90年代中期,作为社会史的一个分支,医疗卫生史研究在中国大陆逐渐兴起,自本世纪初陆续有该方面研究的专著出版,比较有影响的如余新忠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杨念群著《再造“病人”》等,其内容均涉及到公共卫生史。不少青年学人也开始涉足公共卫生史研究领域,有的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本书作者路彩霞博士就是其一。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多次修改而成。书中作者对清末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笔战事件的梳理,对北京外城卫生局的考证,对京津卫生管理模式的探讨,对年中度岁避疫民俗的个案考察,对宣统鼠疫期间天津三个防疫组织的辨析等,均极富创见,为学界首发之论。作者考证严谨、分析细致、论述清晰,揭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有逻辑性,且能小中见大,再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该书并不拘泥于具体问题的考证与梳理,在晚清大变动时代,京津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缩影。该书以“公共卫生机制”为问题意识,将制度、社会与文化分析有机结合,清晰呈现了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的演进脉络。通过整体性的把握,从一个地域的变化,折射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寻找到现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点,并为今天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镜鉴。如本书上编第一章所述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的笔战实际是民国时期中西医大论争的序曲,直到今天这样的讨论仍在继续。又如在中编第四章分析了天津卫生局裁撤事件,作者认为该事件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对我们今天的卫生事业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也反映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史料运用很有特点,主体史料为大量一手晚清京津地方报刊资料,辅以档案、文集、方志等。正因如此,本书对前人多因资料限制而未予充分关注的问题,有所发现和补充。

        本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通读该书,对了解我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演进乃至近代社会的变迁都颇有裨益,正如著名社会史学家常建华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使我们从一个地域公共卫生机制的变化,看到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寻找到现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