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杨联陞回忆,他1933年入清华,第一年必修课,有大一国文、英文。英文教授叶公超,英文课用的是各教授合选的文章。一本大书页数可观而且有难(如爱默生名篇《自助》)有易(例如赛珍珠《大地》,选出一部分)。
其实,这篇课文不是出自《大地》,而是短篇小说《荒凉的春天》。尽管文中场景如杀牛与《大地》极其相似。
西南联大时期此文延续入大一英文教材——《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陈福田编,商务印书馆版)。陈福田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
据当代翻译家许渊冲回忆:叶公超在联大教授时,“大一英文”用清华编的《英文读本》,前几课多是英美作家谈中国的文章,如毛姆的《苦工》,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兰姆的《论烤猪》等。
叶讲课时说中文多,说英文少;问得多,讲得少;从不表扬,时常批评;但讲起词汇的用法来,却很精彩。学生听他讲《荒凉的春天》时,杨振宁提问“有的过去分词前用be,为什么不表示被动?”叶却不屑回答,反问杨Gone are the days为什么用are?杨以后有问题都不直接问他,而请许转达。(许渊冲:《追忆逝水年华》,三联书店)
《荒凉的春天》是《教本》的第一篇,第一句是“刘姓农夫坐在他那只有一间房子的家门口”(Liu,the farmer,sat at the door of his one-room house.)2008年秋,笔者在镇江见到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生、著名外国文学家贺祥麟先生,时年87高龄的他,一气将60多年前学习这段英文课文背诵出来。
20世纪30年代初,江苏省立松江中学学生侯焕昭(革命烈士侯绍裘之子,著名土木工程专家)翻译《荒凉的春天》发表在1933年第1期《江苏学生》(署卜凯夫人著,侯焕昭译),此刊出版地为省会镇江,为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江苏学生月刊编辑部编,江苏省教育厅庶务股发行,镇江中山路镇江书店代订,这一期可算是镇江(赛珍珠的“中国故乡”)最早出版赛珍珠作品中译本的出版物。
当时赛珍珠是初出茅庐,其时尚未享大名(她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文原文后收录赛珍珠短篇小说集《元配夫人及其他故事》(The First Wife,and Other Stories),1933年英国伦敦(Methuen)出版公司初版。这部集子共收赛氏小说14篇,分“新与旧”“革命”“水灾”辑,“水灾”是描写1931年长江水灾农村破碎,贫民颠沛流离的惨剧,有几篇是为助赈而写的,曾由赈灾会转送美国各大报纸发表并用无线广播。1934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常吟秋的译本《结发妻》。这本书,没有收《荒春》,但“译者的话”中透露出上述以文助赈的信息。1940年,上海启明书局初版李敬祥译著《原配夫人》,包括14篇短篇小说(其中有《春荒》)。
1945年,李敏再译此小说,文题“荒春”,发表在《先锋文艺》第6卷第2、3号。此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