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决斗:荣誉的战争史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7月11日   04 版)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作为一门古老的斗争艺术,决斗已经消亡。然而回顾历史,便可见它源远流长。此乃骑士或绅士为了荣誉而进行的一对一的武力较量,固然常闻刀剑或匕首的铿锵,火药或子弹的轰响,亦有鲜血崩溅的奔放,奄奄一息的凄凉,决斗终归拥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奉行着严密的规则。

        决斗的规则

        昔日法律所及,范围有限,故而决斗不失为代价最小的解决方案,以免纠纷上升到家族仇杀或派别杀戮。所谓纠纷,往往只是鸡毛蒜皮,常为言行不逊,导致对方受辱,为讨回尊严而下战书。须知欧洲的旧社会,生命可贵,爱情价高,若为荣誉,两者皆抛。

        决斗分两类,一为司法决斗,一为非法决斗。前者经由法官准许或判决,往往公开进行,后者则为私下约战。但无论哪一种,皆有详尽规则,以确保公平。

        历史上的欧洲多国均曾颁布决斗法典,或称荣誉规条。决斗不是斗殴,亦非比武,而多为一对一的平等械斗,各持同等长度的剑,或相同型号的枪。赤手空拳不被推崇,因为人分高矮壮弱,近身肉搏有失公平。况且抓挠撕咬,扯头发,踢下体,亦大大有损绅士尊容。此外,他人绝对不可助战,否则决斗便沦为批斗或群殴。

        械斗也有规矩,格剑者通常见血即停,枪斗者即使无人中弹,也是三枪即收。死伤固然难免,但不是目的,不存在杀红了眼,非取对方性命不可的情况,此乃决斗与寻仇谋杀的根本区别。

        “瞧吧,手枪在闪闪地发光。用榔头敲通条,铿锵有声。”普希金曾如此描述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扎列茨基以出色的精密,丈量出三十二步的距离,两位仇人扔下自己斗篷,他把他们分别引向一方,两位朋友拿起自己的枪。”(智量译《叶甫盖尼·奥涅金》,见《普希金全集·第四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呯!呯!

        普希金自己也死于决斗。时为1837年,圣彼得堡谣言乱飞,称法国流氓乔治·丹特士觊觎大诗人美貌绝伦、亦风流蚀骨的太太娜塔丽娅·冈察洛娃。普希金发出战书,单挑法国人,2月10日被子弹射中腹部,两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7岁。丹特士亦被诗人打伤,但很快痊愈。

        1864年,美国文学青年萨缪尔·克莱门斯约战某报馆编辑,却在决斗开始前使诈,安排助手从旁吹嘘他枪技盖世,百步穿杨,结果不战而屈人,将对手生生吓退。这位克莱门斯,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不那么光彩的是,他的老千作为,将决斗变成了智斗,也许印证着世风日下,决斗文化即将走向没路。

        极为稀见的男女决斗

        决斗场历来将妇女摒除在外,男女之间的决斗更是极为罕有。好男不和女斗的信条无关性别歧视,而恰恰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事实上,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妇女引发的决斗占有最高比重。如前所述,普希金本人就因此夭折。若有某夫人或某小姐遭到无礼之徒的冒犯,可由其家属代为出战,甚至素昧平生的义士,也可以因袭骑士的古礼,拔刀相助,为受辱的女士挽回荣誉。

        1833年6月,24岁的安大略法律学生约翰·威尔逊向另一位法律生罗伯特·莱昂下了战书,理由是后者对伊丽莎白·休斯小姐品头论足,语多冒犯。20岁的莱昂中枪而死,威尔逊被控谋杀,后无罪开释,两年后娶休斯,生育三子女,并执业,从政,善终。这是加拿大历史上的最后一例决斗 。

        英国学者和法语文学专家罗伯特·鲍迪克(Robert Baldick)所著《决斗史》(The Duel: A History of Duelling)出版于半个世纪前,至今仍是本领域内的重要著作。书中记载了几起妇女挑战男子的决斗案例。

        在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有位圣贝尔蒙夫人,致信某位骑兵军官,指责他言行粗鲁,却遭无视,遂要求决斗。她易以男装,前往指定地点,持剑格斗,并以迅速击落对方武器而获胜。

        同一时代还有位拉莫潘小姐,自幼随父习剑,后来成为女演员,数次向恶汉约战,某晚在舞厅内连续击杀数男,警察予以拘捕,但她终为路易十四所赦免。

        1777年,法国的勒韦里耶小姐与抛弃她的海军军官迪普雷决斗。同样的故事在1828年又有发生。

        但有男女决斗,无论场上胜负,男方都会成为失败者,终其一生,受人耻笑。纵观上述几例,卷入其中的男子,或者是不识花木兰的弱视军官,或者是欢场里的下流坯,或者是被秦香莲追杀的负心汉,总之,我们看不到有任何一位绅士,敢于腆着脸,接受来自女士的挑战。真正的绅士也不会任由妇女走上决斗的战场,自己却在一群未开化的乱民中,围观,击节,鼓呼,叫好。

        最后的决斗

        法国是决斗大国,盖因该国男士较易受到荣誉伤害,锋芒毕露的政治传统也是一大原因。早在1626年,路易十三便将决斗定为非法,路易十四也曾下定决心,予以根除,但决斗屡禁不止,仅在1685年后的三十年间,法国的精英阶层便卷入了一万起决斗,造成逾400人死亡。

        鲍迪克的《决斗史》出版于1965年,仍不足以为法国决斗盖棺。该国的最后一次决斗发生在1967年——真是令人惊讶。当年4月,在国民议会,左翼的马赛市长、抵抗运动老战士加斯东·德费尔公开用秽语攻击戴高乐派议员勒内·里贝埃:“闭嘴,你这贱人!”(Taisez-vous, abruti !)。里贝埃要求德费尔道歉,后者不仅嗤之以鼻,还提议受辱者以剑索偿。

        决斗在巴黎近郊塞纳河畔纳伊的一处私宅秘密进行,左右两党均派员见证。德费尔拒绝将剑尖锉平,也拒绝采用见血即停的古礼。里贝埃战斗经验不足,加上第二天就要结婚,胸中有乱兔,结果不敌,中剑流血。但他不肯罢休。德费尔续战,再伤里贝埃。决斗至此结束,波澜壮阔的法兰西千年决斗史亦随之落幕。

        德费尔虽是决斗场上的胜者,却是政坛上的败将。一年后,巴黎学生上街,酿成五月风暴,民意右转。转年,德费尔代表社会党出马竞选法国总统,得票率仅有5%,创下该党历史上的最大惨败,由此导致了法国社会党的全面改革。卧薪尝胆之后,终有密特朗的十四年掌权,以及今年5月奥朗德统领社会党的再度执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