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在北欧和英国大获成功的丹麦推理剧《罪》(Forbrydelsen)已经成书,小说《杀》(The Killing)5月24日在英国上市。
经历了一场高度紧张的竞标大战,英商麦克米伦去年与《罪》的编剧索伦·斯维斯特鲁普签约,买下该剧的小说改编权,延揽专业推理作家大卫·休森(David Hewson)进行文学再创作,制成600页小说。
《杀》是《罪》在BBC四台播出时的剧名,小说以该剧第一季为蓝本,讲述哥本哈根女警官萨拉·隆德侦破女学生娜娜·比尔克·拉森奸杀案的曲折历程。
“我的出版商麦克米伦曾找到我说,这是绝密,可如果他们赢下[小说改编权],就想让我来写这本小说。”休森告诉《约克郡邮报》,“因为我一直都在写发生在外国的推理小说,而且我的作品里也有很强劲的女性角色,所以他们认为我正是写此书的当然人选。”
休先生今年59岁,著有罗马侦探尼克·科斯塔系列,此番由南欧男探转写北欧女警时,亦曾前往丹麦体验生活,亲身感受寒风冷雨,造访《罪》第三季的片场与哥本哈根警察局。
麦克米伦赠以全套DVD,他先看了一遍,再回头,记录下每一场戏,然后在此基础上工作。
小说《杀》改变了原剧的结尾,对“谁杀了娜娜·比尔克·拉森”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是一个技术性处理,以图保持小说的悬念。
《卫报》说,把小说单拿出来也足称优秀。《每日电讯报》则称,这次改编是个“巨大的成功”,还说,休森“取电视之金,炼就文学之金”。
在萨拉·隆德的祖国,休森的工作也受到了承认。小说《杀》的丹麦语版权已经卖出,将变回《罪》,重返哥本哈根的书店。
不过,在流行文化评论网站Boomtron上,有人嘲讽道:接着整吧,“但愿他们再把这本小说改编成连环画,然后改成舞台剧,再改成音乐剧,再改成音乐剧电影,然后反过来再改成电视剧,这种中国式传话游戏的改编不断进行下去,而我们终将止步于某种极度的疯狂,看着那些超自然的异象、恐龙们、忍者们,与丹麦式的存在主义焦虑如影随形。”
丹麦女演员索菲·格拉布尔扮演《罪》剧主人公萨拉·隆德,常穿一件手工织就、松松垮垮的黑白花套头毛线衣,竟然成为全民时尚。查理王储夫妇今春访问丹麦时,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曾亲往《罪》片场,从格拉布尔女士手中获赠一件正版萨拉·隆德毛衣。
北欧推理文学及影视作品近年来大为风行。上个月,BBC四台刚刚播完了瑞典、丹麦合拍的十集推理剧《桥》(Bron/Broen),剧中的女主人公——马尔默女警官萨嘉·诺兰却有着与萨拉·隆德截然不同的扮相:她虽也绝顶聪明,却喜穿皮裤,人漂亮,却有社交障碍,愣头愣脑,举止异于常人。其丹麦男搭档、刚切除了输精管的马丁·罗德则与她相反,是个过度的热心肠。
除了经由美国曲线进入中国的斯蒂格·拉松,高度关涉社会问题的北欧推理文学在中国仍然没有什么市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