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名家风采

    崔希亮:志当存高远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23日   02 版)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崔希亮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校长,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代表论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等。

        30多年前,长春一所山村中学里,一个高一学生玩票性质的参加高考,结果成了当年该校唯一一个考取大学的人。但他心里想着非重点大学不去,虽然他不过是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孩子,家里还穷得叮当响。16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家里穷,别人给介绍了一个城里户口的媳妇。他摇摇头,不要城里户口,要读书。

        1979年,他如愿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家里种的47棵树卖了50多块钱,凑齐他来北京的路费。从此,这个寒门学子拿着每个月19.5块的助学金,在食堂勤工俭学,从本科断断续续一直读到博士。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从普通教师干到教授,再到校长。北大100周年校庆时,他是100名杰出校友之一。

        而今,他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能有今日的成就,无他,只在年轻时便眼界高,心气足,志存高远。所以,城市户口、城市媳妇,还有曾经难捱的贫穷和几乎致命的疾病,都是浮云。

        这个瘦弱却志高的文人、学者,就是崔希亮。

        说到即将迎来50周年校庆的北京语言大学,崔校长如数家珍,他介绍说,1962年周恩来亲自批文,要建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北语的校名是毛泽东书写的,也是他平生写的最后一个大学校名。这所高校在海外的影响力比在国内大得多,北语的学位在国际上都被认可,这并不多见。

        北语开办之初,只有11个非洲留学生,现在学生规模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半个世纪之间,北语完成了从一个只提供语言预科教育的培训学校到真正的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的华丽转身。新形势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要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软实力,语言是开路先锋。世界需要懂汉语,知道我们的话语系统,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文化,否则,借助翻译,老外永远不能真的明白“仁”——不仅仅是爱,也不仅仅是善良,而“义”更不是justice。

        在中国大学中,北语可谓特色鲜明,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她是我国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的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单位;也不仅在于她教学和科研并重,最重要的是其“小联合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这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具有天然的国际性和文化开放性,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产生文化碰撞和交流,使得身处其中的学生自然拥有国际胸怀和包容心,了解国际惯例,教师更是如此。

        在全国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背景下,北语的就业率本科生达到98%,研究生97.5%。在全国大学普遍扩招的背景下,崔希亮提出“不能长胖就长高”的思路,那时他才刚履新赴任校长之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系统里最年轻的校长。

        大学要长高,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学问就没有大学,学校要确立专业方向和特色,大力发展科研。学生要长高,就是吸收好的生源,并将他们培养成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北语的这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从外交部到国际公司,用人单位普遍的反映是,北语的学生不仅外语好,而且善于处理事务,包括外交纠纷。这都得力于他们的校园氛围,和大情怀、大格局的大学精神。

        本报记者  陈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