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主编心语

    远近之间,乐在其中

    乐黛云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5月23日   19 版)
    “远近丛书”(乐黛云主编):
    《天》 汤一介、(法)汪德迈/著 岳瑞/译
    《童年》 张炜、(法)施舟人/著 袁冰凌/译
    《树》 唐克扬、(法)巴士曼/著 沈珂/译
    《对话》 高宣扬、(法)程抱一/著 张彤/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每一本书由一位中国作者和法国作者就同一主题同时撰写,然后用法文和中文互译出版。“突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人的体验和差异,把两个全然不同的普通人的生活体验联结在一起,达到互相参照和沟通的目的。”这种设计无论在中国还是法国都是第一次。

        中国古话说“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朝夕相处的人尚且不相同,何况远隔重洋,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呢?事实上,就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眼光来看,也全然不同;中国古代诗人苏轼(1037-1101)早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封闭的自我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一个封闭的民族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从而得到发展。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就是说,只有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东西,才能取长补短,产生新的事物,而完全相同的东西聚在一起,则只能永远停留于原有的状态;有智慧的人总是最善于使不同的因素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自的特点,使之成为可以互相促进的有益的资源,这就是“和”。

        要保持独特之处,就必须从每一个人自己的人生体验出发,而不是从已经形成的概念、体系出发。中国古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时间里,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种“情景”,这种“情景”随个人的心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周围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作为主体的人的体验,外在的一切就不能构成意义。

        我们编写这套“远近丛书”的动机就是想突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的体验和差异,并期待在这一过程中,遥远的地域环境、悠久的历史进程、迥异的文化氛围都会从这些体验和差异中由内而外地弥漫开来,相互点染。中国和法国远隔重洋,但两国的文化都被公认为是历史悠久、富有情趣、各具特色的。因此,我们首先选择中国和法国作为“远”“近”的两端,进行跨洲际、跨文化的普通人的对话。每一本书由一位中国作者和一位法国作者就同一主题同时撰写,然后用法文和中文互译出版。试图把两个全然不同的普通人的生活体验联结在一起,达到互相参照和沟通的目的,这种设计无论在中国和法国都引发了许多年轻人,一如年长者的兴趣。以后的各辑将会陆续出版。

        另外,我们也希望这是一套供你欣赏,能为你提供美好心情的小书,因此文笔力求亲切活泼,版式也力求精巧玲珑,以便你在车上、船上、临睡时、等待时都可以得到阅读的愉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赞美的超越于功利的纯美的享受,也正是我们所想奉献给你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