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30多年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的进程,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进程。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口,中国的现代化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日前北京大学举行的《敬畏民意》(中央编译出版社)新书发布会上,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学者俞可平就目前中国改革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这个新关口有什么特征,这对判断下一步的改革极为重要”。俞可平的判断来自以下几个视角:第一,新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这对中国整个社会的进程影响极大。”第二,新的社会格局开始形成。第三,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为什么社会创新这么难?是因为根本没想过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居然会产生,而且影响力会越来越强大。必须要抓紧完善制度,让社会创新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社会发展。”
在俞可平看来,同样处于关口的,是中国改革的重心正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随着改革中心的逐渐转移,改革的难度也将显著增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革必须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事关民主法治、社会公正、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官员廉洁方面,改革日益呈现出不进则退的局面。“社会改革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改革,怎么能够达到和实现社会公正呢?” 俞可平表示。“怎么转?我们需要凝聚新的改革共识。”“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相信绝大多数官员、知识分子和公民,应该是对改革是有共识的。”俞可平说。
据悉,《敬畏民意》收录俞可平近年来发表的关于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的相关学术文章,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其最新的学术观点,包括敬畏民意、中国模式、民主治理等几大主题。俞可平表示,《敬畏民意》涵盖了他近年来对于中国社会政治领域改革的主要关注点。无论是对民主法治进程的呼吁,还是对中国模式、善治问题的探讨,实际上都反映出中国改革已经行进到至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能否继续前行的重要前提,就在于中国社会能否维持基本的改革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