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呈现真实中国景观,担当传媒社会责任

    胡智锋 刘 俊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11日   19 版)

        从2011年8月份开始,我国新闻战线逐步开展的“走基层”活动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在“走基层”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编辑、记者“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新闻架起连心桥》一书通过大量生动的文章与图片,丰富地呈现了央视编辑记者“走基层”的案例与采编人员的基层体悟,这既是对过去一段时期央视“走基层”工作的总结,又是对“走基层”活动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的鞭策。

        现阶段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从全球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国际社会也需要了解一个真实、全面、丰富的中国。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我国新闻战线,不断践行、深化“走基层”活动,用鲜活的影像与生动的语言,以基层客观事实为依据,大量而深入地报道了基层中国的人、事、物,以期向国内与世界同时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景观,这契合并满足了“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双向需求。“走基层”活动中的新闻报道力求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原则,这些客观、真实、即时的报道,既是对过去新闻战线过度的宣传语态与隐藏的浮躁之气是一种矫正,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新闻战线的刻板印象与质疑不解,有助于国际社会对“走基层”报道中呈现的中国景观表现出认可与信任的态度。更进一步而言,让世界了解真实、全面、丰富的基层中国国情,也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与世界各国携手实现“和而不同”的世界秩序。同时,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战线报道水平与国际传播能力的提高,必将成为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综合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另一方面,从国内环境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现状,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和公众需求,作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中介与纽带,新闻战线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既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要更多地关注基层百姓、更多地为基层百姓所关注。这就需要新闻战线在向人民展示社会进步的成果,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真实、可靠的基层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要正视社会矛盾与基层问题,帮助政府发现、思考、解决、规避基层中危害发展、伤及人民的不良倾向与现实困难,最终推助人们幸福感的提升,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团结。《新闻架起连心桥》一书反映了在“走基层”活动中,央视编辑记者在真实报道、真情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经验,值得新闻战线学习借鉴。

        具体来说,《新闻架起连心桥》一书展现了央视编辑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注意品察基层的语言、聚焦基层的场景、关注基层的话题。

        品察基层的语言是要求新闻媒体深刻体会基层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其背后的实践支撑,新闻单位需要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新闻媒体善于运用鲜活、生动、吸引基层受众、不乏深刻意指的语言,体现了新闻媒体沟通天下、报道万象的水平。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战线运用鲜活、深刻、富有魅力的语言的能力,更体现了党和国家理解世界、领导人民的水平。

        聚焦基层的场景是要求新闻媒体在不打扰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将镜头对准基层真实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例如书中提及的央视镜头对准了好客、温暖的维吾尔族家庭,在北京地下5000公里排水管线作业的青年工人,边远地区攀悬崖、趟冰河上学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活,守护着中国近八万公里铁路钢轨的铁路线路工,残疾家庭与贫弱群体的生活状况,我国地域广博、风土万种的陆海边疆……从人们似乎并不熟悉的基层场景切入,让人们在熟悉的情感与思索中共鸣,正是新闻人在“走基层”活动中体会的新闻传播逻辑。这也提示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第一,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关注基层的话题不仅要求新闻媒体更多地参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体会基层生活的喜怒哀乐,报道基层的难点、热点、重点话题,更要求新闻媒体通过深入基层,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书中提及的南水北调工程中“青年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蔬菜产区产量提升的同时“尾菜”问题的解决难题,《皮里村蹲点日记》所反映的边远地区普及基础教育艰难的情况,《北京儿童医院蹲点日记》所反映的儿童医疗改革问题尚存的情况……如书中所言:“‘走基层’就是在最需要时发声,在最困难处发力!”

        正如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在《新闻架起连心桥》一书的序言中所言,“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力坚持,是对光荣传统的坚定发扬,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大创新,是克服浮躁、抵制低俗的有效方法,是引领社会风尚的生动实践,是练队伍、育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期待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我国新闻战线不断将“走转改”活动进行深度挖掘、广度拓展、高度提升!

        《CCTV“走基层”典型报道纪实·新闻架起连心桥》,胡占凡主编,学习出版社2012年2月,6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