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看许辉且行且远

    陈振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4月04日   03 版)

        许辉以小说家名世,他的中短篇小说因为具有纯粹性、艺术性、思想性而被誉为“非经典时代的经典”。散文化是其小说叙事的重要特点之一,那么他的散文创作自身又当如何?会否因为小说的敞亮而致其散文晦暗不明?

        非也。许辉的散文仍然是许辉式的,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2008年)延续了许辉一贯的存在性叩问与自我主体性建构,而刚刚出版不久的散文集《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2011年)则进一步呈现了“单独”跋涉的意绪、审美及其发现,也进一步凸显了散文名家的境界与风范。又是单独!不过这一次是“单独”和自己跋涉的脚步在一起,当然也无法摆脱“属己”的心情。可以说作家从1978年的组诗《田野牧歌》就开始了思想的游历与精神的跋涉。时间之长,几乎和中国的改革历程相始终;空间之广,不仅安徽诸地,更是大江南北,河西走廊、玛曲、尕海、松潘、长城、拉萨,更甚至域外的温哥华、洛杉矶、旧金山……;内容之丰,涉及山川风物、城镇乡土、文化俚俗、人情世故。

        “单独”显示了写作主体特立独行的身影或姿态,也彰显“个人”的精神意绪、情感理路与审美发现。绝大多数时候,许辉以“个人”的脚步去丈量去感受去思考命途的因缘、民族、地域的文化与历史。自我脚步的亲历性、及物性、情绪性,远非书本阅读或书斋里的臆想所能企及。最值得关注的是,许辉笔下的风景与生命很多都是普通、边缘和底层的,因其具有鲜明的底层价值倾向与人文关怀。因此我相当认同赵蓉的判断:“他的散文,即使是景物的描写,也透露着人类生命的痕迹和张力。在单篇的散文里,这种痕迹似乎不是那么明显,甚至有些琐碎,而我们一旦将这些行走的脚步碎片,像搓麻将一样摸开,又垒筑黏贴在一起,它们所呈现的景观往往令我们大惊失色。那是如此系统的、含混的、却又精确的描绘,在一个框架内,指向同一个被掩藏的中心。”

        许辉的行走绝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停留于迹象、物象和事像的表层,而是用心灵接通生命存在,用审美发现的眼光开掘、思考面相背后历史、文化的承袭、意蕴以及与现实的关联。于是,沿途的风景与生命便在文字中呈现出历史文化的纵深。只是这种纵深不与文化大散文类似,而是直接发端于作者的意绪、思索或情感的触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绝不连篇累牍,成为文化的负累与标签。许辉的脚步不仅丈量历史、文化与存在的恒常,同时也流连、盘桓于现实的地界。许辉的现实一方面是行走的脚步感受到的,亲切、琐碎、细腻、深入生活的肌理,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与身临其境的现在感;一方面它又是历史文化的当代形式和表征,揭示了现实的文化源自和历史脉络,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散文集中大多数篇目不仅确认了被感知的存在主体性,同时也在文化思考的时候肯定了“我思故我在”的作家主体性。正如作者在《个人视野里的北京》中所说的:“我更多地关心、考虑我的个人文化感受,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生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作家个人的主体性并没有在整体存在面前消弭,反而在个体的跋涉、感受、思考存在的时候进一步彰显。

        什么样的动力在背后支撑许辉几十年一直“在路上”?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个人的兴趣使然。这是跳脱生命惯常轨道,渴望新鲜遭遇的内在冲动;这是生命诗意与浪漫的追寻;这是人生意绪的对象化投射;这也是主体自身单独用脚步亲临感受的意趣;当然,它还可以摆脱尘世的喧嚣,专注于精神的遐想;它还可以领略造化的神奇,人类生命亘古以来的痕迹;它还可以一直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纵览天下的胸襟;更是作家“独立行走,独立思考,独立为人,独立看世界”理念的躬身实践,“单独”赋予了主体独立不倚的思想品格。

        读许辉的散文首先需要摒除身上的烟火气,从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凝神屏气,净面素心,仔细品匝,方能颖悟文本中“慢”、“静”、“幽”、“远”的境界。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许辉且行且远,单独的浪漫,浩瀚而深邃,那是一个人与整个存在之间的浪漫。单独几乎意味着无限和永恒,单独是通向整体的一扇门。勇于单独,“向外,一个人能够知道存在的广度,向内,一个人能够知道存在的深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