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旨在传世的《子藏》工程

    徐志啸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3月14日   15 版)

        近期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子藏》编纂中心寄来《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的《简介》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翻阅一过,感触良多。

        早已闻及,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以方勇教授为首,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联手海内外志同道合的诸子研究学者和文献学专家,拟从事一项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堪与《佛藏》、《道藏》、《儒藏》并驾的大型古籍文献子书集成文库《子藏》;后又得悉,万事开头难,该工程的起步阶段并不顺利,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令学界不免有些风风雨雨。好在真相总能说清,是非自有公断,尘埃落定,工程终于奠下了基石,并在经过多年辛勤努力的基础上,开始问世成果——眼下这本《简介》告诉我们,工程不仅已开工,且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已问世了“首批成果”——《道家部·庄子卷》,该套卷本搜辑了中国历代庄子学著作(包括《庄子》原著白文本及历代《庄子》校勘、注释、研究等)302部,合成精装16开本162册,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据悉,这“首批成果”的“发布会”,经文化部正式批准,在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2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隆重举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一大批著名学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部空前浩大古籍文献文库首批成果的问世。

        由《简介》可以清楚看出,《子藏》工程是一个规模宏大、搜集全备、编辑质量上乘的历代子书文献集大成的文库(目前问世的《庄子卷》尽管有162册之多,收入302部书,却还只是整个《子藏》文库的一小部分,全部文库将纳入先秦至六朝包括《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在内的五十多部子书,及由这些子书所衍生的众多文献资料,其所收数量将达5000部之多)。翻开《简介》,首先扑入眼帘的是162册《庄子卷》的图册缩影照,精美典雅的图册,表明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对出版这个宏大文库的高度重视。

        从总编纂对该文库编纂宗旨及具体编纂过程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子藏》编纂的总体原则是“求全且精”:即一方面要做到“竭泽而渔”式的“全”,汇辑、影印海内外所存先秦两汉魏晋六朝的诸子白文本,及历代涉及诸子原著校勘、注释、研究等的各类著作(包括善本、珍本、孤本,乃至抄本、手稿本等第一手资料),力求搜罗殆尽(甚至还包括刊本与稿本或抄本并传,而内容有所不同者,也将一并予以收录,而对历代子书的多种批校本,则择善而从);且还要顾及“精”,即特别要重视对诸多版本的精心选择,尤其对一些后代翻刻、影印而致残损的本子,力求找到能保持原貌的原本。这方面的例子,《庄子卷》是很好的说明。同样截止到1949年,《庄子卷》收录的历代庄子学著作,比前已问世的严灵峰所编的《庄子集成》(包括初编、续编、补编等),总数超出了130部,且一些深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的珍本、孤本,严灵峰等人或未曾见到,或未予收录者,《庄子卷》都予以一一录入,足见其“全”的程度;而对版本的选择,严灵峰《庄子集成》(还包括其他一些大型丛书)收入的本子中,不少选用了民国间上海涵芬楼借北京白云观所藏明正统《道藏》加以影印的本子作为底本,而涵芬楼在影印这些本子时已将各书中众多的扉画尽予删除,还对版式作了改动,而《庄子卷》却不然,不用涵芬楼的影印本,直接以北京白云观原藏梵夹本的明正统《道藏》为底本,这就保证了原貌的完整性,便于读者和研究者看到原著的本来面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吕惠卿的《庄子义》十卷,一般人只能见到宋末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引录的文字,以及民国陈任中据褚著引录及黑水城出土的吕著残页整理而成的《宋吕观文进庄子义》十卷,而无缘见到深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内的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刊本《壬辰重改证吕太尉经进庄子全解》十卷,《庄子卷》则满足了庄学研究者的愿望,让吕惠卿的《庄子义》得以全貌展示于众。类似的例子在《庄子卷》中还有很多,足见编纂者为求“全且精”的良苦用心和所花费的功夫之深。可以相信,不光是《庄子卷》,此后《子藏》中的其他一系列子书的卷本,都会以这种精神和方式,体现“求全且精”的原则。

        从对《子藏》的编纂要求而言,不光是尽可能“全且精”地收录历代子书的各种有价值的本子,还要对各类本子按系列撰写“提要”(拟先出版单行本,而后汇成《总目提要》),这些“提要”,要求文字准确简要,体例基本一致——包括著者的生平、世次、爵里,以及著作的内容简介和版本源流等。《简介》中附了《南华真经五卷提要》,其所写文字,应该说很好地体现了编纂者的上述要求,它可称《庄子卷》(实际也是《子藏》)“提要”的范例,读者藉此可窥一斑。显然,《子藏》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对学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非常严格,我们从眼下已经问世的《庄子卷》看,可以毫不怀疑地断定,编纂者为实现保质保量所作的努力,实际上已达到初定目标了。

        由《简介》的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庄子卷》的基本面目,且透过它,似能窥到《子藏》的全豹之影了。这里应特别提及,总编纂方勇教授为《子藏》和《庄子卷》分别撰写的《〈子藏〉总序》及《庄子卷》“前言”,是两篇很能体现学问功力和学术分量的力作,它们完全可以作为论述子学史和庄子学史的论文看待,且前者以骈文形式撰就,足显作者扎实深厚的古文功底。也正如方勇教授在《〈子藏 〉总序》中所说:“敢以振兴文教自任,启动《子藏》工程,蒐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其霑溉子学,嘉惠来兹,蔑以加矣。”“然则《子藏》之纂,广蒐博采,荟萃群籍,若渤澥纳百川之流,太仓聚万斛之粟,自有子书以来,无有如斯之富有美备,蔚然称盛,不特策府藉资充盈,用垂久远,凡四方治子学者,盖不俟于遐搜之力,患乎旁稽之艰,亦可惬意餍心,足资观览矣。”这番话既说明了编纂《子藏》的真正目的——乃旨在“振兴文教”和“霑溉子学,嘉惠来兹”,也道出了完成此工程本身的难度和不易。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子藏》的问世,无疑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笔者以为,这个容纳5000种子学著作之巨、堪称煌煌宏大之古籍文献文库,一俟其全部出版问世,不仅将有利于当今的文化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古典文献的妥善保存和流传,更将有功于后世千秋百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走向世界,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故而,笔者称《子藏》为旨在传世的工程,毫不为过,它的最终圆满完工,一定可成为传世的文献宝库,为世人所称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