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成为业界乃至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记者前天从实验二小了解到,新学期起该校将暂停评选三好生,而继续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城教委有关人士透露,实验二小的试点有可能获批,但目前不会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2月3日《广州日报》)
一个健康的评选机制,应该具备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三好生”评选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曾鼓舞和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然而,当人们关注的目光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时候,“三好生”的局限和弊端日益凸显,已很难承载激励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自觉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厚重期望。在我看来,取消“三好生”评选是一种趋势。“三好生”不再是惟一标准,取而代之应是多元化的赋予新内涵且与时俱进的个性化评比。
笔者之所以赞同取消“三好”的评选,源自于“三好”严重造成一种资源不公的待遇,同学因“三好”而受到诸多优惠,而更多同学为“三好”而“三好”。如何去衡量一个“三好”学生,三好生无非就是德、智、体三方面,德的评价应该通过时间检验,而体呢?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主要集中于智,这就造成了单一化。从道德层次上讲,“三好生”是有违道德的,他让更多的孩子丧失了希望,承受的压力更是不言自明。从心理学上讲,评选“三好生”给学生造成了分等级的压力,这是最伤害学生的,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三好生”评选的弊端还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激励了少数人,冷落了大多数。其次,评选的导向出现了偏差,眼下不少学校在评“三好生”时,往往只看学习成绩,淡化了其他方面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三好生”评选具有一定的负效应。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和家长过分看重评选,使得大多数无缘“三好”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致使不少学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受挫。再者,评价不够客观。眼下,参评“三好”的一般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而学生在家中、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却难以体现出来。
“三好生”的评选在一定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不过“三好生”的称呼已经不能跟优秀生直接画等号,也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演进,“三好生”评选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评选机制将会产生。
广西防城港市 黄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