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图书市场上最畅销的除了不得已掏钱购买的教辅材料,就应该算名人自传了吧。这也难怪,历史书里挤的都是王侯将相,书架上站满成功人士也是件容易理解的事儿,此生不搏还等到来世么?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兴起,镁光灯开始转向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普通人。
《种子》是新锐科技博客媒体爱范儿(ifanr)对一线互联网创业团队的访谈录。其实这群年轻人的事迹还远远谈不到成功,几年之后,也许他们踌躇满志、历经艰苦创立的公司会与他们的名字一起淹没在互联网的大潮里,正如并非每一粒种子都有机会萌芽、成长、开花结果。但他们在困境中的实践和努力却正在改变山寨大国的互联网,也可能正在改变今日的中国。
这群创业者的项目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体验。譬如在 App Store 社交类排行榜上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宠物约会”,就是由于一只青春期的哈士奇而诞生的。这只没有找到邻家异性哈士奇的狗,经常发飙、找事,它的主人又焦虑又心疼,遍寻各种宠物论坛,信息虽然多,但无法基于本地位置搜索最近的宠物。当这个朋友抱怨如果能像iPhone 版大众点评寻找餐厅那样去找那哈士奇该多好的时候,Auto Han有了开发“宠物约会”的想法。TouchChina系列导游产品的创始人沈卓立则是旅游迷,在他游览世界知名博物馆之时,发现尽管这些博物馆的其他硬件条件都十分出色,但却大多还在使用陈旧落后的按键式语音导游系统,而当时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平台,已经可以通过多媒体内容,触摸操作和 GPS 定位提供好得多的用户体验。两相比较,他相信运行在随身手机平台上的语音导游软件,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背包客的标准配置,随即投身到手机导游App的开发中。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掘机会当然是创业者成功地必备条件之一,更为难得的是,这群年轻人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和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被问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和1998年催生出一批业内巨头的互联网浪潮有何差异时。TouchChina的创始人沈卓立这样回答:“整体上而言,互联网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大而全的信息或服务,少有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而量身定制的;而移动互联网,由于其设备和技术的移动性,更多的是提供与用户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直接相关的内容和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会更多;我们的判断是,用户更愿意为契合自己某个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买单。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由于互联网的普适性,整个市场更多的是由美国引导,中国跟进;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本身就是个性化、本地化,所以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我觉得更多的将会是由本土企业带来的,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开拓的激情,冷静客观的判断,对创造价值的偏好,紧密合作的团队。这群年轻的开发者、设计师和工程师,展示给我们青春无敌的劲头,但在激烈冷酷的市场竞争中,缺少管理经验、缺少投资支持,却时刻可能成为他们的掣肘,让他们铩羽而归。
但正如书籍出版者一样,我们希望这些与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创业者们的对话,能记录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能为成功和失败做一个注脚。在这群人中或许最终出现不了如盖茨、乔布斯那样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创新故事却像一颗颗种子,有可能激发更多创业者积极投身于这个时代的潮流,最终种出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
《种子:对话移动互联网新生代》,爱范儿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2月,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