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杨常军《秀色旬阳》让家乡扬名,专家进一步探讨

    地域散文怎样才能扩大影响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由于具备诗性的地方风物志和小说化的地方史书的特点,地域散文近年来备受读者关注。如何写好地域散文,使其不仅仅局限于“地域”?在近期举行的杨常军《秀色旬阳》(西安出版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地域散文的出路展开讨论。

        地域散文的优点是明显的,评论家孙武臣注意到,在当今作家距离大自然愈加疏远,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愈呈衰退的情势下,杨常军的散文集使我们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钟情和对乡情的钟爱。孙武臣表示,作者具有“寻找创作之灵感的旺盛激情”,这样的创作准备延续了8年。当积淀一旦被生生不息的感性动力所激活,这些触动就发而为激情,发而为灵感,作家就在物我两忘的最佳创作状态中完成了艺术表现故乡的心愿,抒发了“绿叶对根的情意”。作家石英认为,杨常军的作品具有地理学价值,语言干净质朴,意韵可圈可点,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动人力量。学者林非特意发来贺信,认为杨常军走遍家乡山山水水,写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秀丽风光和人文变迁。因为他的写作是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所以真实可信。更因为他是带着对故乡的美好感情写作,山水之间就有了更多的灵动的精神气息。

        与会专家学者还对地域散文写作的发展提出了看法。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作家李晓虹指出,地域散文如果不是技高一筹,很难被人记住,所以散文语言的打磨更需要精炼。红孩认为,散文不只是让人知道什么,还必须让读者想到什么,能够做到作者与读者共鸣,家乡才能真正走出去。

        杨常军是陕西旬阳县的一名文化干部,感恩是他写作的动力,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全县28个乡镇,搜集、积累素材。杨常军说:“用我手写我心。这是抒发我对这片热土充满朴素纯真情感的最好表白。”杨常军的散文有深厚的生活况味,28个乡镇几乎综合了历代文化遗存的几百里回廊,是古今百姓智慧结晶、艺术创造、生活轨迹的无言展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