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业界有人预言,我国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白银时代”即将到来。“黄金”将变成“白银”?我认为,这种“黄变白”的预判是错的,儿童文学的发展时空依然“黄金”。最近,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把目光投向儿童文学,出版了儿童文学小说《半岛哈里哈气》系列(5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柠,也出版了童话《神脚镇的故事》。创作力量和出版力量的强大是我力挺“黄金时代”的两大理由。
儿童文学的发展将面临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文学本身不能产业化,也不需要产业化,但文化传播可以产业化。放眼国外,文学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哈利·波特》系列,10年创作,10年传播,10年发展。从文学作品,到图书、影视、唱片、邮票、糖果、食品、玩具、游戏、主题公园,7部作品用63种文字出版,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电影票房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纪录,整个文化产业链创造了585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形成了著名的文化品牌,出现了壮观的流行文化现象。
儿童文学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皮皮鲁总动员”已由图书领域拓展到网络游戏、动画等产业。中少总社一手抓国家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数字平台建设,一手抓“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建设,6万多种图书、音像制品,6千多种少儿益智玩具,并配有成长馆、艺术中心等教育培训服务项目。儿童文学作家也在行动,如郑渊洁和他的“皮皮鲁”系列,杨红樱和她的“马小跳”系列,秦文君和她的“小香咕阅读之家”,曹文轩和他的图画书等,小说、童话、科普、散文、图画书、期刊、影视、动漫、网络、阅读推广,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活动,都在尝试,都在开展。
儿童文学作为整个文学大家庭中最古老、最基础、最阳光、最快乐的板块,面临着全媒体出版、全媒体运作、全媒体阅读的全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受众,是一个既纯洁又复杂、既单一又多变、既宽容又挑剔、既驯服又叛逆的矛盾群体,选择得快,接触得快,喜欢得快,反对得快,离开得快。儿童文学的阅读,除了文本内容的影响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