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每年的文学创作时,评论家们大多以长篇力作来衡量年度创作丰年或是小年。以年代划分作家,并非完全科学的方式;但又恰恰是这样的划分,才能显见中国文坛的作家方阵,在以怎样的节奏和特色前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长篇?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经撰文探寻长篇存在的意义:“大概长篇小说的疆场更适合作家展开对人类命脉的把握和摸索,对个体生命的走向、对大时代发展的揣测和领悟,优秀的长篇小说无不浸透着来自作家心底的抚摸和敲打人类灵魂的力量;无不传达出他们独有的、令读者陌生而又惊异、甚至连我们的时代也无力窥透的高密度的生命信息;无不闪烁着神奇想象力的光芒。”
这样的信息、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想象非如此的字数便无法包容,于是长篇小说才具有存在的价值。那么2012年,作家将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作品?能否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50后作家,中国文坛最活跃
中国一线作家中,50年代出生的作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见得比网络写手更为畅销,也不见得每一本都有所突破,但却是支撑中国文学的脊梁。历数岁末年初的新作,50后作家们以自己的勤奋、才华,责无旁贷统领中国文坛。
毕淑敏的《花冠病毒》,以201N年一场瘟疫袭击燕市为开端,讲述了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克服恐惧。小说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病毒的关系予以分析和描写,对于人类未来的命运的思索,已抵达极度纵深的层面毕淑敏说:“读这本小说,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
他们的写作无一例外地关注着中国当下,体现了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贾平凹走出书斋,亲身走访目前尚为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定西,用心去关注、用眼去观察当地的生存环境和风土人情,所有问题都描绘于他的《定西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王安忆的《乌托邦诗篇》(华东师大出版社)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乌托邦诗篇、陈映真在《人间》、英特纳雄耐尔。作者以散文的笔调记录与陈映真先生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对现实的思考等等。
黄国荣创作的《碑》,是第一部以战俘为表现对象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作品以某摩步团一连连长邱梦山的战斗经历和情感经历为主要线索,架构起一部具有厚重思想分量、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显明突破意义的军事题材文学佳作。评论家汪守德认为,《碑》是以新的文学观念表现战争题材,在军事题材领域开辟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新道路。作品所详细描绘的多次战斗的惨烈过程,有一种把读者带入现场的再现能力和叙述力量,生动逼真,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真正堪称中国战壕真实式的战争题材作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小说通过邱梦山等人物的命运,表达的是对民族某些陈旧观念和心理现实的解剖与反思,进而对千百年来积淀在民众意识深处的对为国征战而不幸成为战俘的歧视进行了批判与鞭挞。
百万畅销书作者杨志军的新作《西藏的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成为继《伏藏》之后,又一西藏题材力作。本书以英国十字军入侵西藏为背景,描述了二十世纪初叶的西藏,那片土地上正发生着政治利益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强烈冲突。杨志军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西藏人民对英国十字军入侵的抗争,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佛教的虔诚,成为除《藏獒》之外,更加感人肺腑、震撼灵魂之作。军旅作家王树增继《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推出了由《1901》、《1911》构筑成的“王树增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讲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一幕幕恐怖的灾难和悲壮的抗争,深刻描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如何到来的。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学奖作家中短篇精选》,包括张炜的《生长蘑菇的地方》、刘醒龙的《挑担茶叶上北京》等。前者是张炜的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收集了他最具影响力、也最为得意的几个中短篇小说,文字充满神韵且耐人寻味;刘醒龙的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命运,体悟他们的艰辛和悲苦。
陈歆耕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猫鼠博弈——小偷回忆录》新近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引起读者普遍关注。作家通过描述反扒“神警”与小偷斗智斗勇、同时对小偷犯罪心理进行社会调查、对扒窃犯罪现象的深度思索,将作品对人性异变的考察、犯罪心理的分析、道德灵魂沉沦的拷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评论家李炳银认为,《猫鼠博弈》不是纯粹简单的“口述实录”,而是将发现和思考进一步延伸到理性的追问思索层面,从带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对小偷犯罪的根源作了认真深入的探寻,并对人们提出警示,非常富有思考参照价值。
蒋子丹化名“老猫如是说”临屏写作的《囚界无边》,综合了网络文学情节丰富紧张及传统文学内涵深刻动人的特点,成为横跨两界热捧的作品。近年来朱天心在三联书店、世纪文景不断推出小说和散文,受到大陆文化界和媒体的关注,与朱天文、唐诺等在大陆读者中有较高的认知度。其作品《击壤歌》、《学飞的盟盟》、《猎人们》都在内地已出简体版并大受欢迎,拥有稳定的读者基础。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推出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二十二岁之前》、《古都》。后者曾入选“20世纪百年百部小说”,是朱天心的代表佳作。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退,在《品中国高僧》(作家出版社)中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十四位高僧,以他们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对每个人的思想进行精到解析、点评,语言活泼洒脱、风趣自然,意蕴空远而又饱满丰富,既是上乘的佛家通俗入门读本,更是出色的读史论人大散文。
60后作家,有力回应当下
格非2011年推出的《春尽江南》,对于中国当代现实的直面与揭示,对于人类精神堕落的反思,显出知识分子的勇气和担当。联想此前余华的《兄弟》、叶兆言的《苏珊的微笑》,我们会注意到,60年代出生的作家更多地关注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
评论家彭学明用他擅长的散文体,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回忆了自己从幼年直至母亲过世,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熬尽血泪的苦难岁月。在彭学明的《娘》(湖南文艺出版社)中,阿来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悲伤与敬畏,认为彭学明写出人性中最无私的那一部分和人性中最隐秘的那一部分,悲怆难忘。
徐世立的《一个孩子的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真实得令人惊悚的笔触,记录了儿子从一名优秀的学生滑落为“问题学生”,被送“魔鬼训练营”后,于106天艰辛苦难的磨练中感悟亲情,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重建信心、信念和目标,最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全过程。在讲述父母与孩子、丈夫与妻子艰难博弈,命运无常,孩子和家庭危机时刻死里逃生的同时,作者对家庭教育的失误深入反思,对自我深刻批判,对现行教育和独生子女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社会问题秉笔直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邱华栋的《闯入者》书写了当下城市里的年轻人,一代代地拥来,在城市里成为新的闯入者,并演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东西的作品不乏尖锐,但他的字里行间又饱含同情。他的小说,总是从世道人心中那些微妙的疑难出发,以富有现代意味和精神警觉的叙事,生动地讲述一个时代的欢笑和泪水。他关怀这种荒谬所导致的生命疼痛,又不断赋予这种荒谬感以轻松、幽默的品质。东西作品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长篇小说《后悔录》、《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救命》、《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散文随笔集《谁看透了我们》。 刘春杰的《猴票》(华东师大出版社)描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感情纠葛,折射出我们国家几十年社会进程:在那个冷漠而疯狂的时代,是人性温暖了小人物的心灵,是知识改变了年轻人的命运。著有畅销书《京城十案》《北京段子》等畅销书的萨苏,最新出版《动物奇案》(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延续了“北京侃爷”的说书特色,展现了发生在世界上已灭绝动物、濒危珍稀动物之间的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的精彩场面,其激烈程度有时候不亚于人类。
《故事》收录了诗人朱朱三十多首诗作,是他继《皮箱》之后近六年的创作合集,呈现出诗人持续的自我超越。一直以来,朱朱的诗歌保持着高度的个人独立性,并且以优雅而冷峻的抒情表达见长,如今,他的抒情才能深化在历史意识之中,话语往往萌生于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的交叉处,诗歌的品质由精致转向精密,构成了抒情诗对于当代生活经验的有力回应。
70后作家,从“小我”走向“大我”
如果说使卫慧、棉棉们扬名的“私小说”使70后作家立足文坛,那么现在步入不惑之年的70后,开始从“小我”走向“大我”,写作逐渐走向成熟。
“盛可以是一个非常勇敢和有才华的作家。她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关注女性在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反映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正是她的全球化特点以及生动有力的写作风格吸引了我们。”这是企鹅出版集团对盛可以的评价。她的新作《时间少女》讲述一个单纯灵气的少女西西遭遇始乱终弃的故事。
军旅作家王甜的《同袍》用女性细腻的笔触描述从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合格军官的转变过程。作者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女性细腻的情感,将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合格军官的转变过程娓娓道出,展示了作家对当下军营生活多侧面的审慎思考。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将·军》以传奇的手法描写少爷虞小白与下人许大胆在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期间爱恨情仇的纠葛。作品寄托了作者对家与国、江湖与庙堂的独到思考,体现了他对“将军”精神的独特理解。郭靖宇虽是70后,却已从业近二十年,执导过《将军》《红娘子》《铁梨花》等十多部热播电视剧,是一个典型的“创作型+市场型”导演。付秀莹的小说并非以故事奇特取胜,她属于“抒情诗”小说家,靠的是独特的语言,切实的生活,巧妙的结构。《爱情到处流传》(作家出版社)作为“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1卷”出版,显示了付秀莹清新的意境和悠远的情思。
郭晓琦是一位以写乡土见长的后起之秀,他的诗歌既不失前辈诗人的厚重、扎实,又具有自身细腻、朴素的特征。他的新作《穿过黑夜的马灯》清晰的记忆、有质感的描绘、朴素白描的语言,构造了他个人的地方志。
80后作家,初具有大家风范
继郭敬明、韩寒之后,笛安成为近年来崛起的最受欢迎的80后作家之一,也是文二代中最星光闪耀的作者。42万字的《南音》以平行双线的叙事技巧构建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家族故事。
刘震云在阅读完《南音》后,中肯地评价:“爱与恨,生与死是个老话题,但笛安认为,它们每天都在返老还童,长出新的枝芽。从《西决》到《东霓》,再到《南音》,树根虽然扎在与别人相同的土地上,长出的树干又如此不同——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笛安越来越露出大家风范。”
80后作家安意如的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熟知。《日月》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在成功推出郭敬明之后,“青春文学”成为春风文艺出版社不可缺少的版块。此次,他们重点推出明晓溪旋风百草系列作品《光之初》《心之萌》《虹之绽》《爱之名》。在新作《爱之名》里,明晓溪言情天后的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故事忧伤和明媚交织,励志和爱情辉映,可以说是明晓溪个人的巅峰之作。此外,《乔家的儿女》以乔家长子乔一成的三段感情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乔家一家人的故事。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家庭,一群性格迥异的人和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描写得淋漓尽致。
外国文学作品,谁拔头筹?
略萨长久以来追求写“全景小说”,就是要在一本小说的容量里包罗万象,但是他没有一部作品达到这个理想。而《2666》的作者波拉尼奥初步达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者赵德明对《2666》高度评价,认为作者把社会、文学、哲学、历史、人类学熔于一炉,从古代“隐”的古希腊,一直写到21世纪的2002年。如此的宽度与广度,很多细节还写得非常生动,超过西语世界很多大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巴尔加斯?略萨。波拉尼奥的好友、文学评论家伊格纳西奥·埃切维里亚认为《2666》是用生命写下的作品,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大师之作。
任何读过《1984》的人,或被《1984》震撼到的人,都应该读一读《1985》。本书是匈牙利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道洛什·久尔吉的代表作,因为先有《1985》的存在,村上春树将向奥威尔致敬的小说命名为《1Q84》。
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斯蒂芬·金的故事贩卖机》,本书是“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短篇集的首度登陆,收录了作者在17年时间里写下的22个短篇故事,其中有九成作品曾经获奖。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尔维达《读爱情故事的老人》和《教海鸥飞翔的猫》既探讨了环境保护对生物环境的破坏问题,也展示了不同族群之间的友情与合作,故事温馨感人。《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是“垮掉派”两位最重要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威廉·巴勒斯合作的结晶,以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重塑1944年夏天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
被誉为“具有交响曲般的雄伟气势”的《丰臣公主》,作者是日本70后作家万城目学,曾凭借《鹿男》、《丰臣公主》两度入围直木奖,2010年,新作《佳乃子和玛德琳夫人》再次入围第143届直木奖,被认为是少有的天才作家,与同是京都大学毕业的森见登美彦并称为“京大双璧”。书迷张东君评价,万城目学的每一部作品,都可化身成另类的观光导游书,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的时光隧道之间,做一趟文化之旅。
译林出版社引进石黑一雄《别让我走》、《长日留痕》、《上海孤儿》等作品,村上春树评价在近半世纪的图书中,他最喜欢的是《别让我走》。
花城出版社引进了卢齐安·瓦西里乌、埃米尔·布鲁马鲁等著《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高兴 译)收入四十几位罗马尼亚当代诗坛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罗马尼亚当代诗歌的已有成就和发展轨迹。
两百年来,简·奥斯丁一直拥有众多拥趸,受到狂热崇拜。在这里,毛姆、E.M.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C.S.刘易斯、莱昂内尔·特里林、A.S.拜厄特、哈罗德·布鲁姆、阿兰·德·波顿等33位作家、评论家一起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译林出版社)精选近一百年来奥斯丁评论的代表美文。这些作家、评论家探讨奥斯丁作品中机智俏皮的人物对话、自然发展的故事情节,揭示其中永恒的道德真理,呈现了奥斯丁魅力无限的文学世界和这个世界与不同时代读者的紧密联系。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碎片》(上海译文出版社)共收入《碎片》、《榉树的房间》、《山猫》3个短篇。青山七惠是80后日本新锐小说家。另一位日本当前最被看好的新世代女作家绵矢莉莎的《欠踹的背影》以第一人称的视点,描绘了青春期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的与“现实世界”的不适之感,是典型的青春文学代表作。
奥普拉推荐的《安娜贝尔》(新世界出版社)并非一部独角戏,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是主角。你可以喜欢简辛塔,她会告诉你,“幸福只是一枚硬币的其中一面,而硬币是永远在不停转动的”;你可以喜欢特莱德韦,“他只需要观察树冠,看看它被风吹拂后所形成的形状,或看看小溪流淌的方向、树顶的天空和太阳运行的路径,以及月亮和星辰的位置”。还有托马辛娜,当她对一个地方感到厌倦,当她把那个地方表面上所有的美好吸收了之后,她就装好行李箱,跑上火车去别处了。还有韦恩青梅竹马的伙伴沃利,“她觉得自己就像是《天方夜谭》中的某个人,从朦胧的帐篷门口穿过,魔力四射,星光璀璨……”所以,凯瑟琳·温特的《安娜贝尔》的故事发生的那个地方恰恰就是我们的周遭,有我们熟悉的秉性和气味。
(本报记者 舒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