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学术研究,山东理工大学教授陈公水对古人所谓“困而修德,穷而著书”的名言有了更深切的体味和理解。他带领着学术团队下京津、访沪宁、战齐鲁,拉网式的调查整理,不但在版本上辨伪存真,对于散遗的资料乃至孤本、残本的捕捉更是竭尽全力。10月,5卷本《齐鲁古典戏曲全集》出版并在济南举行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的认可与肯定,使陈公水倍感欣慰。
的确,国学热的普及,使齐鲁文化研究孔子和儒学的研究,各地方名人的研究乃至民俗等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都红红火火,然而古代文学及古典戏曲文化的研究却一直缺少更大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齐鲁古典戏曲全集》对戏曲的区域研究,或许会让古典戏曲研究找到新的学术增长点。
读书报:《齐鲁古典戏曲全集》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齐鲁文化的空白,也是戏曲史料建设的重大进展。这套书的编撰队伍出自山东理工大学,使人有些意外。那么,起意编撰这套书的原因是什么?
陈公水:山东理工大学是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的。她虽属以工为主的大学,但由于坐落于博大精深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传统文化的积淀深厚,文科基础也不错。特别是我们的学术团队一直在关注着齐鲁传统文化的建设发展。这正像我在该书“概论”中所谈到的:世纪之交,伴随着地域文化的不断热起,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和思考,如何在丰厚的齐鲁文化园地开辟出一块新的领域,新的天地?于是我们把着眼点落在齐鲁古典戏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研究上,并于2002年申报为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
读书报:十年的历程,作为主编,您的心中定有另一番感慨。这十年,您是怎么走过来的?中间有没有动摇?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完成这样繁复的学术工程?
陈公水:十年欧剑成,《全集》心血凝。辛酸倍尝尽,关山千万重。在漫长的搜寻和整理岁月中,真有点儿看不到光亮、望不见尽头的悲怆氛围。也曾出现过家人不理,同仁不解,上级质疑,早期的合作者离我而去的境遇。本人也曾犹豫、彷徨、甚至迷茫过,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靠得是一个学人应该具有的“为往圣继绝学”之志,凭得是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使命的勇于担当!顶住诱惑,耐住寂寞,摒弃名利。现在回头一看,确实值得回味,值得欣慰!
读书报:《全集》分五卷本由中华书局终于付梓,请您谈谈这套书出版后的特点意义?
陈公水:《全集》的出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先后有光明日报、贵报、大众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国学网乃至香港凤凰网等近60家媒体作了报道或转载。之所以反响如此强烈,我认为,《全集》的出版除了与中央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精神非常吻合,具有现实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外,还有她显著的学术价值意义,本书从四个方面填补了齐鲁戏曲文化的空白:一是文献资料齐全。《全集》贵在集全,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收集齐鲁戏曲作者最全、作品最多、最完整的集成之作;二是整理全面系统。她也是目前第一部对齐鲁戏曲作者和作品作了全面介绍和注释的大型学术著作;三是整理研究并重。既守正,又创新,既保持古籍整理的传统用力,又注入普及利用的现代意识。首先在卷首置有长篇的齐鲁古典戏曲概论(导论);同时又通过作者小传、题解、序跋附录等对每剧要义加以阐释;四是体例版式创新。坚持整理与研究结合,拓展了整理与研究并驾齐驱的体例;坚持学术与普及结合,在版本版式上简体横排,便于阅读与普及。故在该书发行座谈会上,中央文史馆员傅璇琮先生评价到:《全集》资料齐全、注释详考,把文献研究跟文学研究相结合,能够互相推动;把地域文化与中华整体文化研究相结合,能够促进地域文化跟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研究,因为元明清的戏曲好多作者是山东人,好些作者在当时都是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也具有了全国意义。这是中国戏曲史料建设的重大成就,这是中国文学史进入21世纪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读书报:《齐鲁古典戏曲全集》收入了很多孤本、善本、手抄本及序跋,都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对于元明清戏曲发展史的作家、作品的搜集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说,有哪些重大的发现是世人所不知的?
陈公水:为保证《全集》文献资料的系统、完整和全面,在搜罗的过程中间,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用尽办法、不择手段,无所而不用其极!譬如我曾多次厚着脸皮与持有资料的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软缠硬磨,并趁人不备时偷拍、偷抄、偷录相关资料等,当被人发现时真是满脸的尴尬和无奈,所谓知识分子的自尊和斯文一扫而光;再譬如为收集孤本《梦中因传奇》,本人数次进京,托关系、找路子到收藏单位拜访接洽,最后终得其果。
读书报:在编辑成书的过程中,意见是否比较一致?学者们有无争议的话题?
陈公水:如此庞大的学术工程,整理研究过程中,意见相左,不近统一,是在情理之中。例如,关于丛书的定性和定位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古籍整理,还是整理与研究并重?再如许多孤本散佚民间,寻觅艰难,是锲而不舍地搜集殆尽呢?还是基本收全,见好收兵呢?等等。这些争议在整理过程中趋于统一:必须坚守《全集》要集全的原则;必须走整理与研究结合,学术与普及并重之路,最终形成了今天这套书的现状。
读书报:您对当下国内对于古代戏曲研究现状如何看待?齐鲁大地的戏曲研究有哪些优势、存在怎样的问题?您认为怎样研究才能真正形成热点?
陈公水:当前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正在热起,呈方兴未艾之势。但作为国粹文化的古典戏曲研究与其他领域相比照大有点“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感觉,很是有待大面积的发掘和普及利用。
博大的齐鲁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厚的齐鲁古典戏曲资源,理应十分珍视、充分的挖掘整理和利用。但事实上我们做的还不够,有愧于老祖宗,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这与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存有差距,这也是研究工作者、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要真正形成戏曲文化研究和普及利用的热点,本人认为,当前要搞好三个结合一个建设:即整理与研究的结合;学术与普及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切实加强青少年教育阵地的建设等。
(本报记者 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