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王云五与《中国历代思想家》

    周 春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9月28日   15 版)

        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就开始着手对中国历代史想家的生平、思想和影响等进行系统的整理,这一工作也成为当时台湾正在推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彼时的台湾,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但是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以欧美社会为发展参照的“西化派”思潮弥漫岛内,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台湾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些激进派的自由主义者认为,传统可以像包袱一样被抛弃。全盘西化、否定中华文化传统,成为一种新的思想取向。“青年学生往往熟读尼采、罗素等西方思想家的著述,对董仲舒、王船山之学则懵然无知,往往高谈存在主义、社会主义,对老庄哲学、知行学说则毫未涉猎。”(谷凤翔《〈中国历代思想家〉序》)1967年7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2011年元旦改现名“中华文化总会”)正式成立。由于大批学术文化人士的加入和大量实际工作的开展,“文复会”在维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方面做出了成绩,25册的《中国历代思想家》系列丛书就是其中成果之一。

        “文复会”下属的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是负责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轻一代普及学术精华的机构。1974年,由该会执行秘书王寿南教授提出并与“文复会”共同主编的《中国历代思想家》系列丛书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和编撰工作。经历了三年多的编撰工作,《中国历代思想家》丛书终于在1978年6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面世。

        丛书选择中国历代重要思想家一百人,以通俗平易的语言介绍其生平、思想、著作和影响,通过每位传主的事功和著作,展示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何以形成,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丛书甫一面世,便受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好评,并于次年获得第四届“金鼎奖”,更成为台湾众大学文、史、哲各系师生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可以说达到了“溯古探今,启发智慧”的预期。

        丛书初版的一百名传主,包括从先秦时期的周公、老子、孔子到近现代的孙中山、梁启超、胡适凡三千年中国历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入选原则是“该思想家对当时或后世具有重大影响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王寿南《〈中国历代思想家〉序》)然而,中国历代思想家浩如烟海,一百位岂能囊括殆尽?随后牟宗三、冯友兰、钱穆、陈大齐等当代大师级思想家的相继谢世,让王寿南教授又开始着手于本书的增补工作。共增补吕不韦、李贽、包世臣、钱穆、冯友兰等十九位学术思想家的更新版于1999年2月面世。

        犹为值得一提的是:至更新版增补时,海峡两岸已经打破长期隔绝的坚冰,学术文化交流渐入佳境,多名大陆学者应邀参与了该书的撰稿工作,与台湾学者联袂为中国历代史想家树碑立传,成为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的写照。

        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生活。《中国历代思想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该丛书的主编者在策划之初,就明确要求作者必须采用浅显的白话语文体撰写,行文避免直接引括他书原文,尽量不用小注,还插入各传主之书法、手迹、照片、地图等,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希望本书成为一部人人能读、人人愿读的思想史”。(王寿南《〈中国历代思想家〉序》)

        《中国历代思想家》能够顺利问世,王寿南教授居功至伟,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提——这就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传奇人物王云五先生。20世纪70年代,已经告别政坛的王云五,重返让他如鱼得水的出版界,出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同时以“文复会”副会长之职主管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并兼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1974年王寿南教授拿着中国历代思想家计划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当即表示对此计划的坚定赞同,并特别指示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拨付60万元作为该书的出版经费;三年后,全稿集齐,王云五又令他所主持的台湾商务印书馆尽印行之责,盈亏在所不计,并为该书手书了《卷头语》。20世纪90年代末该书更新版印刷时,要废弃原来的版本,重新排版印刷,费用不菲,台湾商务印书馆再一次责无旁贷地慨然应允重排更新版书稿,全力维护该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学术经典”的品牌。

        2011年7月,《中国历代思想家》简体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该书,大陆读者也能和台湾读者一样,伴着这一片书香从共同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