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上海人民出版社迎来了建社60周年。光阴荏苒,回顾60年来的足迹,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热忱关心、亲切指导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一路拼搏;在几代出版人的共同奉献下不断求索、不断创新,一路凯歌,迈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出版高原”。
坚持正确导向 树立鲜明形象
上海人民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出版社,其前身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初由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和出版部合并组成,受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领导。1955年初中央撤销大行政区一级机构后,华东人民出版社改名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受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
上海人民出版社从建社初期就历史地承担着党和国家主流学术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各个历史阶段,始终肩负着两大任务:作为一个党社,她是党的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阵地;作为一个文化媒体,她又是积累和传播优秀文化的机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华书店华东总店编辑部的基础上,上海人民出版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不断的调整、充实和提高,逐步成为一个以政治读物为主的社会科学类出版社,出版门类包括了党建、哲学、历史、经济等各个方面,并且有了专门的普及读物和翻译读物的编辑出版部门,树立起五种鲜明的出版形象:党社形象、准学术机构形象、读者之友形象、创造潮流形象和强劲发展形象,奠定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基石。在此期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社科人文著作,诞生了新中国建立后上海出版界的多个“第一”,如第一部学术专著《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李亚农著)、第一部断代史专著《战国史》(杨宽著)、第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李白》(王瑶著)、第一部思想修养丛书《谦虚与骄傲》(周原冰著)、第一本党建读物《党的民主集中制》(谢克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图书广受读者欢迎,印数在100万册以上的图书达四十余种,如《婚姻法图解通俗本》印数达1800万册,《政治经济学教材》印数达1900万册,《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印数达700万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印数达668万册,《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印数达548万册。
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优秀带头人的正确领导,是取得丰硕出版成果的基本保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叶籁士、宋原放先后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叶籁士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文字改革活动家、语言学家、出版家,他积极倡导将书籍竖排本改为横排本,提倡出书一定要健康有益并有一定深度,他要求在文字上和写法上通俗化、群众化,一定要让读者爱看,看得懂,看了有用,他的思想和倡导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出版人。
宋原放同志主持全面工作后,强调上海人民出版社要有自己的出书思路和出书格局,并建立组织机构,严格规章制度。他特别注重对编辑出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大胆启用青年编辑骨干,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图书,并培养了大批人才,上海人民出版社逐步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影响、有声誉的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社。宋原放同志认为,要办好一个出版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和干部队伍是关键,也是根本。为此,他率领哲学、历史编辑室青年编辑听冯契教授讲中国哲学史,听刘大杰教授讲中国文学史,听夏承焘教授讲古典诗词,尽最大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他们不断看书学习,提高素养,在编辑业务实践中积累学识和经验,他还鼓励青年编辑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社会、参加学术活动,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拓宽思路和眼界。
宋原放同志认为:“真正的学术著作是高质量书籍的同义语,代表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化精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期盼和追求的,就是通过出版书籍保存和发扬这种文化精华。在他主持下,“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国通史》等大型历史学术书籍选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编辑出版。这些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资料的出版,为积累和传播优秀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杨振宁先生曾说,一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在美国造就了200个博士。这充分说明了真正的学术图书必定会受到高度重视,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深化改革 打造拳头产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革”结束后,在中国社会开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凭借其坚实深厚的基础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类出版社。在此期间,上海人民出版社提出了“多出好书,抓拳头产品”的口号,不断掀起国内文化研究热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指导和大力关怀,大大激发了全社员工的工作热情。
80年代后期,赵斌、巢峰同志先后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在他们的带领下,全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三级编辑管理结构的模式沿用至今。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建和各学术领域出版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党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党建读物出版方面不仅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开拓了党建读物出版的新思路。199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型图集《中国共产党70年图集》,这本图集打破了党史研究的诸多禁区,把中共党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邓颖超同志在评价《图集》时高兴地说:“你们做了一件有着伟大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做了一件大好事,把我们一个中国革命博物馆变成了六千个中国革命博物馆。”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该书不仅是上海市委宣传部规划的又一项重大出版工程,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代表了上海理论界对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出版后获得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与此同时,上海人民出版社在青年读物出版上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当时出版的“拳头产品”数不胜数,在图书质量和销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青年信箱丛书”、“祖国丛书”、“当代大学生丛书”、“青年之友丛书”等一批青年读物在年轻读者中反响强烈;《青年一代》杂志在国内青年读物出版方面独领风骚,成绩卓著,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500万册。与此同时,周谷城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掀起了国内文化研究热潮,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大学政治理论公共课教材的开拓方面亦称雄一方,《政治经济学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共党史教程》等书的累计印数均高达数百万册甚至1000万册以上。
80年代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起步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图书,其中有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朱镕基作序的《经济管理大系》等。
坚守学术文化重地 铸造专业出版品牌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等诸多新环境,而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这是一个精神品质与阅读市场激越交织的年代。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动应对,积极进行改革、发展、创新和开拓,在社长陈昕的带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逆市场的“短视”而动,锐意奋进,完成了四个过渡:从忽视基本出书领域过渡到重视基本出书领域,从偏重包销图书过渡到重视把产品推向市场,从忽视重点图书过渡到重视标志性产品,从偏重案头工夫过渡到重视策划营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力求大布局、大手笔、大建树、大制作、大开阖,培育出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国际政治、党建等数条完整的产品线,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代表国家水准的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如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50卷本“中国专题史系列”、15卷本《上海通史》、多卷本《世界通史》等,此外,被誉为学术领航风向标的“东方编译所译丛”至今仍不断推出最新的国外经典学术著作,“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依然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持续出版15年之久、具有较大影响的哲学丛书,“当代国际政治丛书”被学界公认为中国国际政治学领域最重要的丛书,其中不少著作不仅得到海外国际政治学界的好评,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上海人民出版社有着在重大历史纪念时刻编辑出版党史、国史、军史的光荣传统,继《中国共产党70年图集》之后,相继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在此基础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开创性地以图文并茂形式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图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这三部图集和三部图志,无论是从史料占有的丰富性或图片素质的优异性着眼,还是就叙述评价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系统编排的完整性而言,都是出类拔萃的,因此均被列为国家重大图书出版规划,无一例外都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同时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宝贵的经验和优秀的人才。
陈昕同志特别重视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继“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后,先后推出了两套国内最早系统介绍现代经济学知识和现代公司管理知识的普及读物“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现代工商管理丛书”,出版了由中国经济学家编写的“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这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材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作为主要教材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考用书,至今已经发行了近百万册。
90年代中后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仅是学术出版的高地,文化积累的长河,同时也是畅销书的摇篮。“名人日记丛书”、销售高达100万册的《岁月随想》等图书反映了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对人生的思考,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上海人民出版社乘胜在青春文学读物领域大胆创新,围绕着青春电视剧《我为歌狂》,推出了校园文学系列作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上创下了前15种畅销书中有其7种,且连续半年之久的历史记录。
1994年至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经受了市场考验,初步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规模由年造货码洋4000多万元迅速上升到1.2亿元,更重要的是出版了一批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00多种图书获得了国家和省市一级的各种奖励。上海人民出版社还获得了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成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一员。迈入新世纪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在社长丁荣生、总编辑郭志坤的带领下,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坚守党的宣传舆论阵地,肩负党和国家主流文化建设责任,以学术出版为立社之本,以市场需求为运作理念,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全社干部职工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努力实现党社定性与市场品牌定位的统一,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搏击成长。在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个大平台上,“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迅速崛起,“世纪高教教材公司”发展成为格致出版社,“世纪文睿文化传播公司”正在成长,它们各自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品牌发展的组成部分。2009年底,上海人民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注册为集团独资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名列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八家出版社”之首;2009年,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出版工作先进单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丁荣生表示,上海人民出版社60年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望,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鼓励与参与。在这个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分享收获的时刻,走过60年风雨征程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将秉承优良的办社传统,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承担主流文化的传播责任,努力铸造人民喜爱的出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