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7月27日 星期三

    “老同学”肖凤

    张梦阳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7月27日   03 版)

        肖凤,是我的老师林非先生的夫人,按理应该称为“师母”。然而,她又是我北师大中文系的“老同学”,不过1964年我入学时,她已经毕业五年,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教师了,所以还是称“赵老师”好。她呢,不愿我这样称呼,总叫我“老同学”。

        还是“老同学”亲热,就称她为“老同学”吧!

        “老同学”肖凤,是《萧红传》、《庐隐传》、《冰心传》三位著名女作家传记的作者,她也因之声名鹊起,史上留芳。确如她自己所言:之所以选择这三位女作家作为传主,是有“心理的原因”的。尤其是萧红,那种“坎坷悲惨的身世”与肖凤“没有母爱的童年”多么相通!而她俩又都具有“清新的文笔”和“机敏地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具备“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至于庐隐,不也有着“苦闷的童年”,坎坷的经历?所以她们都在女性的柔细中透出一股难以言状的倔犟与不屈。我看过肖凤在黄城根小学读书时与同学的合影,从七岁的肖凤明亮的双眼和紧抿的嘴角中感到了这种抗争,似乎还从中判定她以后的不凡与成就。

        性格决定命运。这种性格决定了她在1957年那场风波中,不可能为了个人私利出卖朋友当“变色龙”,而只能做正直的“傻子”;她没有去当人人羡慕的中央台播音员,因为“想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而做了一辈子教师。这似乎是人生的不幸,其实是大幸,正如她与林非先生的婚姻,正因为当年毅然选择了受到历史不公平待遇的文化人,所以后来才有了这样一对在文化天空上比翼双飞的英才。

        和肖凤接触,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她心怀大爱,犹如一团热火,但是却很冷静,对现实异常明辨。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她家里,我说虽然进了文学研究所,但还是向往着文学创作,她对我说了一段深刻的话:“文学是不可全信的。文学中是真、善、美胜利,现实中却相反:往往是真、善、美失败,失败之后还落得一个假、恶、丑的坏名;假、恶、丑胜利,胜利之后,还在历史上落得一个真、善、美的清名。”这段话长久地刻印在我的心中,时时回味。倘若从事文学创作,就要像这些透破假相、看到真实的作家们一样,艺术地再现真实的人生,不可有丝毫的虚玄。肖凤正是这样做的,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特别注意辨析,在众人以为的假、恶、丑中发现真、善、美;在权力者粉饰的真、善、美中发现假、恶、丑,往往不同凡响,发人深省。如散文理论家李晓虹博士所说:“肖凤永远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品味、欣赏着;同时,也冷静地思索着那些与人的精神追求有关的东西。”思索,用她那清新的文笔,歌颂常人看不到的真、善、美,揭露俗物掩饰着的假、恶、丑,就是她始终不渝的宗旨。当然,她的揭露,往往是平淡中见锐利,譬如《困惑》中写把同学打成“反党小集团”的D君,只是淡淡一笔,却剸刺入骨。

        后来读到她的《冰心传》,方才明白这种大爱也是可以用文字描绘的,但也只有肖凤的文笔才能道出:“八十四岁的高龄了,肤色依然白里透红,除去又高又阔的额头上刻着几条明显的皱纹外,其他地方仍然显得白皙细嫩。一双丹凤眼,眼角稍微有点下垂,但是还能射出熠熠的光彩。在这流动的光彩中,与其说是流露出睿智,不如说是流露出了更多的慈爱和宽厚。嘴巴的线条很柔和,缓缓吐露出来的语言,是聪慧的,谦逊而又严谨的,听起来非常入耳,带着有德、有望、有智的东方老人特有的那种令人倾倒的修养。”看了这段卓绝的冰心肖像描写,我才清楚“老同学”肖凤为什么写了《萧红传》、《庐隐传》之后,又写《冰心传》,因为她深深地爱着她的祖母,有着充满大爱的“祖母情结”。她在倾听年轻人述说苦难时,不正像冰心老人一样,流露出发自内心深处的“慈爱和宽厚”吗?!

        最近,三卷大方而秀美的《肖凤文集》出版了。文如其人,书也如其人。看到了这三卷文集,就看到了我的“老同学”肖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