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读书人的气与场

    谭徐锋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14 版)
    谭徐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编有《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做人从感恩开始》、《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的军阀政治》、《林则徐大传》等。

        推荐图书:《读书人站起来》

        如果大家还在睁眼看当下的话,读书人及其话题的被稀释或许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吧!

        梁启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自我反省,他们那一代身处过渡时代,学问的粗疏实在不可避免,寄希望于后死者。可是,年轮无情地绕过这么多圈,中国的读书人或许还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事情依然在不停地过渡之中,甚至暂时还看不到止步的迹象。

        对此,许纪霖教授很有些不满。然而,不仅仅是老一辈渐渐老去、故去,甚至朋辈中的健者也有人化去。岁月匆匆,流失的不仅仅是机会,还有读书人那种正义的火气、悠长的傻气与浓淡相宜的书卷气,如果用钱穆的话,在抗战前后的北平学界,已经氤氲出那么一片气场,学术与学人都可以悠游其中,不想却造化弄“国”,好不容易积聚的风气,在战火中四处流散。一次次的催逼,一点儿一点儿的消磨,钱穆念兹在兹的场景已成绝响。

        正是因为我们还在“过渡”之中(其实这本身颇为可悲),我们的问题与关怀其实天地广阔,社会纷扰的深度与广度正足以考验读书人的定力与思考力,让人气短的是,大多数时下的读书人更多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对于社会现象多停留于围观而已,甚至连“弱者的抵抗”都远谈不上。中国史上读书人批评社会的风气是很盛的,当然有时也不免流弊,不过终究可以学风引导世风,而不是像当下读书人更多的是积极靠近普罗大众,唯恐跟得不紧,社会向上的风气也就有些落空。

        读书人的气是蛮要紧的一种格,发挥得当,弥漫成绵远厚实的场,那是很动人的景致。曾几何时,读书人开始自废武功,才有了当下读书界的沉闷,也难怪海外一些人甚至大叹猥琐。以往更多的人谈积极自由,这当然很可宝贵,不过消极自由也蛮珍贵,出处之间的利害,现在的读书人已不太讲了,可是这在我们曾经的文明史上是比生命还要命的问题。在许纪霖教授的笔下,陈旭麓先生、王元化先生、张灏先生……无论所处语境如何,都给我们很好的身教。

        或许正是对于当下读书界的失望,使得许纪霖教授在《读书人站起来》中,对于前贤,甚至对于电影导演贾樟柯有特别的好感,当然,我们也知道贾樟柯在中国电影界其实是独行侠,更多的人选择趋“炎”附“势”。我们的社会,其实读书人等精英的话语空间与辐射力正日趋式微,我们如果一退再退,真是不知边界在哪里,读书人新一轮的自我矮化其实已愈演愈烈。

        想想我们身后的十三亿多人,加之当下的道德、文化、社会诸多层面的不如人意,如果读书人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今后我们回眸,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中国知识分子史会多么地苍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