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震区》揭开了地震中银行人的面纱

    高品国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25日   11 版)
    闫星华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25.00元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三年了,国人对地震中银行人的亮点与丑陋知之甚少。金融系统知名作家闫星华同志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后又多次自费到灾区采访,亲自体验与观察了那场灾难中银行人的形态与情感,将众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展现给读者。作家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银行人各层面人物灵与肉的煎熬,生与死的感伤,金钱面前的搏斗,人与动物之间的纠结——仿佛一幕幕话剧让读者心灵震憾,令人感慨不已。

        在汶川大地震后,反映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笔者至今没有看到,《震区》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从金融系统不同的视点,向人们铺开了一张鲜为人知血淋淋的人性画卷。闫星华打破常规的小说写法,不是以虚构的个性人物、故事情节和优美的环境取胜,而是以抗震救灾现实中的人物为主线,以新写实的笔法,描绘了上至银行的高层下到基层的普通职工在那场灾难中的表现,具有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作家笔下的英雄不是新闻报道中完美的个人或集体形象,总是带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在阅读小说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有一种人性自然的光芒向人们辐射而来,让人们感到贴切真实。作家笔下的职工也不是“平凡中的伟大”中恪尽职守的职工,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爱恨交际的职工。作家曾在四川地震灾区与人合作,为读者奉献过十几篇报告文学,一部大型情景报道剧《永不放弃》,被许多人记住。而今《震区》又为读者全景式了解5·12期间金融系统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打开了一幅神秘的画卷。这是继作家在全球金融风暴凶猛而来,撰写的长篇小说《查账》出版后的又一部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的作品。《震区》以汶川大地震中银行人抗震救灾为主线,再现了那场巨大灾难惨绝人寰的场景,揭示了中国银行人在世界性灾难中的各种表现。有消息说,作家刚完成初稿,就受到个别只准歌功颂德,不准揭露一点点阴暗面领导的批评;也有消息说,作家得到了明智领导:“要尊重人才,尊重艺术,尊重事实”的给力支持。笔者认为:无论上层领导们对此书的评价如何,我们都不要对作家求全责备,不要苛刻地对待文学作品,应该对作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毕竟5·12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是国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作家以新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学流派的一种探索。

        笔者认为,此新写实长篇小说《震区》,可以说气势磅礴,构思精妙,情节跌宕,读后使人掩卷而思。而且从中能够让人体会到:不管什么大灾难,人类不会被彻底击垮,只能在伤痛面前更坚强,更凝聚,更彻悟,更聪明。阅读此书,会使人们对自然对人性获得深刻的启迪,对文学对语言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对国家对民族有一种挚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