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5月11日 星期三

    编者感言

    《电影杂志》影印出版前后

    杨小洲(本报书评人)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5月11日   11 版)
    《电影杂志》(上、下),杂志提供人谢其章特约编辑杨小洲岳麓书社2011年1月第一版480.00元

        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岳麓书社赶制两套影印民国《电影杂志》参展,不曾想展出当天即被偷去一套,看来逝去的时光留存在纸面上,也是一种记忆,电影不仅可以观看,还可拿来阅读,怀旧的读者借这些影像寄托自己的喜好,从泛黄的照片里感受自己未曾经历的岁月。然而关乎电影的杂志很多,《电声》、《明星》、《青青电影》、《时代电影》等等几十种,要全都影印出版工作量很大。其实影印民国老杂志的想法多年前就有考虑,八年前我买得全套《古今》杂志以后,一直想将它影印出版,毕竟这份杂志里所刊载的文章甚好,谈史说古的闲适小品如明清笔记,读来颐渴,连带使这份杂志被赞誉为“最好的文史刊物”,因为常与京城老杂志收藏家谢其章先生聚饮闲谈,话题总还在民国杂志上缭绕,那时候便产生影印出版某些民国稀见老杂志的考虑。正巧前年与岳麓书社曾德明先生闲聊说如此,他即作肯定,并拟订方案,只待我回京与谢其章先生商量。

        谢氏藏老杂志亦复研究老杂志,写作出版《漫话老杂志》,《旧书收藏》,《老期刊收藏》,《创刊号风景》,《创刊号剪影》,《封面秀》,《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终刊号”丛话》等,在这个领域内颇多研究成果,算是老杂志的学者,引领风骚。阅其简历云:“生在上海,久居北京”可知他带有上海人的精明和北京人调侃,与他闲坐一起听他一口京片,那自是别一种乐趣。然而他并不愿与人交道,尤对初识者多有冷漠,往往拒人千里难与他接近,好在相交多年与他无甚芥蒂,但若要让他拿出自己多年辛苦收集珍藏的老杂志来影印出版,当非易事,何况他有“老杂志不出家门”之言放诸江湖,美颐在怀他人勿近,旁者知趣而退,许多不晓此情的记者乘兴采访皆被他拒之门外,不让参观那号称“老虎尾巴”的书房,当我说出影印出版他的珍藏时,那结果当然不甚乐观:“让我考虑考虑”。

        这话本是推脱之辞,毕竟要将自己所藏贡献出来给大家品阅,在收藏家来讲决非意愿之情,不过凡事皆有可能,说服的过程颇为艰难,然结果很是光明,谢先生惟觉得复制老杂志是否会造成损坏,他不赞成使用扫描,担心强光线对旧杂志的纸张带来危害,使其变脆,这是技术难点,需要我来作“考虑考虑”了。好在我对静物摄影还算熟悉,当然会想到使用数码相机翻拍,但扫描是兆数而数码相机是像素,二者之间的数据如何转换才能付于印刷,因为相机像素直接影响到印刷图象的清晰程度,以前的做法是先拍摄洗印出照片,再将照片电分制版,现在数码时代已无须这般麻烦,只要得到数码像素值便可,重要的是购买适合的相机,按计算佳能5Dmake2的全画幅相机可满足要求。使用翻拍影印画册似乎要比扫描省事,扫描印刷图片再用于印刷这过程会产生撞网现象,若不修版印刷出来的图片会出现满版颗粒,无法阅读,修饰需花大量精力与时间,而翻拍则直接成像,无撞网之虞。回过来再说谢先生“老杂志不出家门”事,虽也棘手,不过谢先生虽心有不舍,竟答应让我将老杂志取走,因翻拍需灯光等环境作辅助,大约是知人而放心使然,倒是我自己得此应允颇为高兴,开车去谢府取来全套三十八期《电影杂志》等三种,返家后才忽然记起当日我的车号限行,后果“你懂的”,说来也是趣事了。

        初阅这些《电影杂志》,直感觉佳丽满堂,本来电影杂志以剧照和演员生活照片吸引读者,所谓视觉盛宴是也,文字只在补充阅读与影讯消息报道,内容多为上海滩当时影艺状况。此《电影杂志》重点以外国电影为主,几乎都是好莱坞电影占领版面,好莱坞女明星们巧笑嫣然,男星们年轻帅气,仿佛让人置身好莱坞而不能自拔,很有点崇洋媚外的味道,可看出当时中国电影界与好莱坞之间的关联及所受影响。谢其章为此影印写有前言,说:“我做过一个小统计,将38期的封面人物开列下来,从中可以感觉一下当年的风云影星的受欢迎程度,不会有哪一家电影刊物会浪费宝贵的封面去登一位过气的明星,看封面可以看到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有一代的审美取向,由于彼时的上海,好莱坞明星夺了风头,《电影杂志》的一多半封面是好莱坞女星,……由此亦可看到好莱坞电影势力之大市场份额之大。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占封面的好莱坞明星也是清一色的女性。电影刊物的封面,女子占绝对的压倒优势,这一情形,自有电影期刊以来,一直如此。”若将杂志里《影人采访》栏目作统计,则发现黄宗英、陈燕燕的报道较多,但只有黄宗英占有三期,丽人当年“甜姐儿”招人喜爱由此可见。男星里有赵丹、冯喆、刘琼也各入其栏目。另一栏目《听到 见到 想到 写到》与《好莱坞情报》为影讯小消息,每则几十字,原以为能从这份杂志里找寻到当年张爱玲所写《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相关报道,结果令人失望,只在《电影杂志》第七期的上述小栏目第二则里见有:“张爱玲继《太太万岁》后之新作为《金锁记》,该片将仍由桑弧担任导演,女主角可能为张瑞芳,张爱玲为编写是剧,曾与张瑞芳商讨是剧之内容。”这五十余字给张爱玲研究带来新材料,知道她还有改编《金锁记》的愿望,及她对张瑞芳出演剧中角色的考虑,但是全套《电影杂志》里并无《太太万岁》或《不了情》的剧照与报道,只到第26期才有:“桑弧在《太太万岁》一片完成后,因病久无新作问世,直至月前方始完成其继《太太万岁》后之《哀乐中年》,现剧本已全部杀青,不久即能开拍。”及至到了第36期里《陈燕燕小姐主答》里,有“问:对张爱玲所编之《不了情》有何意见及批评?答:你觉得怎么样?我很希望知道在观众立场的意见及批评。”遥可想到张爱玲当年在上海文艺圈里的影响实为有限,不像今天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受人重视,同时也让今天的读者看到当年上海滩文艺繁荣盛况,与许多后来者的描述并不一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