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香)1980 年代,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销售了300万册、对中国儿童的科学普及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盛况一去不复返。当下,在儿童文学市场一枝独秀、千军万马争进儿童文学之际,担负对少年儿童进行认知训练、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启蒙的科普出版却门前冷落。因为市场冷清,各少儿社科普编辑室建制纷纷撤销,原创凋零,能靠作品养活自己的科普作家可谓是凤毛麟角。
基于此,在“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斩获第二届国家出版政府奖、“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科普图书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际,向有科普出版传统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高举“科学教育”大旗,确定将科普出版作为该社的主攻方向,打造中国少儿科普出版重镇。“一家出版社的影响力有限,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认识到科普阅读与出版的现状,形成合力,助推少儿科普的阅读与出版。”湖少社社长李兵表示。
在资深科普出版人、湖北少儿社副社长周祥雄的印象中,新中国的少儿科普经历了三次出版热潮。第一次高峰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学家纷纷拿起笔为孩子们写科普图书或文章,一批科普作家、科幻作家涌现,不少作品成为后来的经典科普作品,《太阳历险记》《算得快》《飞出地球》等科普读物风靡全国,《十万个为什么》也出现在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大会的召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还有高考的恢复,少儿科普出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迎来了第二个高潮,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的繁荣局面,《小灵通漫游未来》即出现在此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科普出版陷入低潮。90年代初,少儿科普出版走出低谷,湖北少儿社一套20册的《少年科学瞭望台》丛书即在此时出版,取得热烈反响,获中国图书奖,确立了湖少社在全国少儿科普出版界的地位,“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但不多久,科普出版回落,进入新世纪后,更是陷入冷清的边缘状态。
这种冷清状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中国的科普资源太少,作家少,且后继无人;现在,由于科普出版是冷门,“老一代编辑退休后,现在的少儿出版界真正潜心做少儿科普的编辑不多”;而且,由于现在的科普图书确实不好销,很多出版社觉得文学图书、图画书、低幼书好卖,又方便引进,久而久之,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社越来越少。“但科普的创作的培养,是要花很大力气去推动,长期持续推动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何龙告诉记者,他是湖少社原科普编辑室主任。
虽然国家也很重视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但目前看来,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或者口号层面,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制度保障做得少了一些。周祥雄以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为例:“虽然儿童文学现在是少儿阅读与出版的重中之重,但它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基本是亏本的,出版儿童文学的目的大多为获奖或扶持创作,很多出版社也撤销了儿童文学编辑室的建制。但后来国家重视母语教育,新课标出来后,列出很多必读书目,又推动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进校园,与这一点很有关系,但是科普没有这种机制保障。”
在周祥雄看来,科普阅读之所以陷入到如此冷清的境地,也和科普图书本身的特质有关,“阅读科普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门槛,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阅读。文学有故事性,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科普需要引导,需要家长和学校有硬性的要求”。同时,中国的科普图书缺乏像杨红樱这样的超级畅销作者,也没有阅读推广人,市场化程度远远比不上儿童文学,科普的尴尬正在于此。同时,最关键的就是科普读物的编创形式,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的知识点的编创形式,满足不了现在的孩子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所以,“科普图书叙述的方式,编创的形式,内容表现的形式等,一定要变。如果还是用教科书的方式,孩子肯定不接受”。
目前,以“告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为目标,以“适当引进高端科普”、“重点打造原创科普”、“重新整理出版经典”为三大面向,围绕科普名著系列、科学游戏系列、科幻小说系列、科学史系列、科学探索系列等五大方向,湖北少儿社的科普读物出版已经全面展开,将形成年出版200种左右的规模。将科普出版作为主攻方向,在科普出版门庭冷落的当下,看起来似乎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湖北少儿社却胸有成竹。
“我们有科普出版的传统,多年来持之以恒坚持科普出版并取得一定成效,即使在科普出版最冷清的时候,我们的科普编辑室建制仍然保持,几代编辑传帮带,脉络一直没有中断过。”何龙表示。据记者了解,湖少社几任社领导都重视科普出版,从机构、人员、机制上予以保障和倾斜。比如,一般大的原创科普项目都是作为社长工程来抓,亏了由社里来承担,盈利了就给负责人提成。同时,在周祥雄看来,从少儿读物发展的趋向来说,儿童文学的出版已经达到了市场的高峰,强调素质教育,文学与科学素养是两翼,对人文科学素养的教育应该放在战略的高度来看,这是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的。
“我们不跟风,不动摇,会用几代人的努力,打造湖北少儿社的科普特色品牌,这就是湖北少儿社的情怀。”李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