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今年初曾报道,“份子戏”、“百家书”、“股份球”……这些听着新鲜的名词,背后是河北邱县“凑份子”凑出来的红红火火的文体生活,如今,当地已经形成各类“股份文化”民间团体50多个,年均直接创收达500多万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很多时候,知识比金钱更宝贵,思想比刀剑更锋利,风尚比脚步走得更远,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股份文化”的兴起,凸显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光有先进生产的物质满足,没有先进文化的精神享受,这样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社会是跛脚畸形繁荣的社会。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第一要义。
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是公民的文化权力。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充分实现,是党和政府提供良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所在,但应该看到,由于公益型文化是向全社会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投入的成本大,不仅有的不能从市场上收回成本,甚至往往会亏本,所以公共文化建设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尚存在3000亿到4000亿的结构性缺口。由此可见,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需求。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一方面我们必须要从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股份文化”的兴起,对于吸引多方参与文化建设,吸纳民间资本,不断扩大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使公众更多地受益,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相得益彰,同时又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精神文明需求的日益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有关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河北邱县以及全国不少地方“股份文化”的升温,是民间投资文化建设的可喜信号。尤其是各地大力扶持“股份文化”的发展,采取积极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集体、个人投资兴办文化实体,有的地方群众通过“入股”形式,“大家买马大家骑”,为自娱自乐“买单”,互惠互利,共享“文化大餐”。虽然各自花钱不多,但分享的“文化盛宴”却带来无比的实惠。事实表明,公益型文化供给形式已从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体现了文化投入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这对于构筑多元文化平台,积累民间文化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不啻是照亮文化发展方向的一枚烛光。愿农村“股份文化”火起来,并成为推动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