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16日 星期三

    回首:林文月的时光书

    柳已青(本报书评人)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16日   11 版)
    《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林文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初识林文月,是在《京都一年》,感念她雅致文笔,读其书,静极了。后来又读《饮膳札记》,那是美食之外的悠长滋味,人间烟火之味,书香浸染之味。如今《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三本散文集放在案头,细细品味,领略她散文“似质而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彩”的风格。

        《读中文系的人》一书中,得知,林文月与林海音、齐邦媛交游甚密,加上龙应台和朱氏姐妹(朱天文、朱天心),6位台湾女作家,风格迥异,庶几可见台湾文坛半壁风貌。齐邦媛的《巨流河》已在三联出版,林文月的三本散文接踵而至,可感海峡那边吹来的风。

        林文月的外祖父是写《台湾通史》的连横(连雅堂),她是连战的表姐。林文月的文笔娟秀文雅,可谓其来有自。《读中文系的人》中有一篇文章,林文月去寻访外祖父在台南的踪迹。而连横当年凭吊甲午台湾被割的历史,也追忆自己一段少年的时光,有一首诗:“海上燕云涕泪多,劫灰零乱感如何?马兵营外萧萧柳,梦雨斜阳不忍过!”连横的感伤是台湾的命运与被日本侵占的劫难,林文月寻访其外祖父的生活痕迹,马兵营故居已被日本人改建为地方法院。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这注定是一次无可凭吊的寻访。那老妇人嚼了几下槟榔,用手背抹去嘴角的红汁说:“我在这里卖了一辈子槟榔啦,也没有听说过什么马——兵——营——的。”

        这一段,林文月写出无限的感慨,让人联想《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人想起《世说新语》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只不过在热带的台南,没有杨柳依依,只有槟榔遍地;没有雨雪霏霏,只有“一地的阳光照耀得我睁不开眼睛”。但文章中传达的意味,是和古典的文学精神对接的。

        林文月写外祖父连横的纪念文章,隐约有历史的兴亡之叹。当年连横在西子湖畔决心修《台湾通史》,吟诗“青山青史共千年”表明心迹。“修史之后,雅堂又编撰《台湾诗乘》、《台湾语典》、《雅言》、《台湾诗荟》等书。这些书与《台湾通史》合读,更可看出连雅堂一生为保护台湾历史及文物所费的苦心了。”在历史的剧烈变动中,文化的命脉可以薪火相传。

        林文月谈起为何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当时班上的同学齐刷刷地报考台大外文系,本想投考外文系的林文月,心头转念之间,改为中文系。进入台大中文系后,还曾请中文系主任台静农签字批准转系,台静农看了林文月的成绩,建议还是读中文系。上世纪50年代,林文月读中文系,可谓躬逢其盛。台静农、董作宾、屈万里、王叔岷等执教中文系,英千里为外文系主任,而历史系则有毛子水、姚从吾,台湾文科院系的教授大多是以北大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为班底的。所以,读林文月《回首》一书,多为怀人文章,写的多为师友交往的细节,可见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的文化侧影。

        林文月是台静农的女弟子,写回忆台静农的文章,像清酒,味淡而令人沉醉。从林文月的怀念文章,可知台静农抗战时期的生活细节和精神旨趣。台静农诗抄上有两印,上“澹台静农”,下“身处艰难气若虹”。诗抄中有诗写于在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生活。《典衣》:“检典春衫易米薪,穷途犹未解呻吟。君看拾橡山中客,许国长怀稷契心。”《丙寅中秋》写乱世家人团聚:“玉宇无尘桂魄寒,天风吹梦遍人间。灯前儿女分瓜果,未解流亡又一年。”这两首诗可见战时流寓西南天地之间知识分子的心境,生活窘迫如此,亦可入抗战生活史。

        《读中文系的人》、《回首》、《拟古》这三本书,或谈古典诗歌赏析,或怀念师友,或以前人的文章格调为摹写对象,大都贯穿了林文月童年成长、青年求学、大学教书、文学翻译的人生履历。岁月流逝何其匆遽?经历了生离死别,许多的不忍与难舍沉淀之后,林文月的笔尖,留下的是情感的琥珀和纯美的记忆。“我写所的玫瑰或许已枯萎,但愿你能相信花儿确曾芬芳过。”林文月散文中传递出来的气息,大致和台静农悼念张大千《伤逝》文中的滋味相似:“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当然,麻木在以文学为业者的笔墨中,只是暂时的,林文月的散文敏锐地捕捉到流光中的点点滴滴。

        不过,饱读诗文的林文月,也有笔误。南宋杜耒《寒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读林文月《拟古》,书中有《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拟〈我与老舍与酒〉》,“外祖父有句:‘寒夜客来茶当酒’,想必也不是喜好杯中物的罢”,感到有点惊讶,看文意,林文月把杜耒《寒夜》中的名句当作其外祖父连横的原创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