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丁杨)“屠岸先生的这部自述线索非常清晰,语言平易,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史料价值。这本书超越了他过去写的新诗或旧诗,我从中读到的是他这个人,是叙述中所表达的全部人格力量。”诗人谢冕于昨天在京举行的《生正逢时:屠岸自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研讨会上以晚辈的敬意高度评价该书。
《生正逢时:屠岸自述》系诗人、翻译家屠岸于年至耄耋之际对自己一生成长、求学、进入译界及历经政治运动等人生际遇的全面回顾,也有对家人、师长、文友间交往的记述,去年问世后已在文学界、翻译界收获不少好评。文学评论家雷达认为,一本书的风格往往意味着作者的人格特色,“《生正逢时:屠岸自述》达观、儒雅、平静、深邃,像黄河入海那样,经历了大风大浪反而波澜不惊”,雷达所理解的“生正逢时”,是屠岸所处的时代抹煞了很多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那一代人经历了抗战、解放、‘文革’、改革开放等高密度的历史,这是以往没有的,以后的人也很难遇到。”
因屠岸经历的漫长人生跨越大半个世纪,也因其职业生涯中与文学、翻译、出版界交往颇多,使得《生正逢时:屠岸自述》中笔触涉及反右、“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年代,对夏衍、田汉、曹禺、周扬、丁玲等文艺前辈和严文井、聂绀弩、萧乾、牛汉等人文社同仁以及卞之琳、杨德豫等译坛大家亦多有描摹,这些为该书在个人历史口述回忆之外平添了文史掌故价值。谈及为何以其同乡戏剧家吴祖光所撰的“生正逢时”为书名,屠岸认为这是他一生的贴切注解:“我已是85岁的老人。在我的头上,有阳光,也有阴霾。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想起吴祖光写的这4个字:有人说吴祖光一生坎坷,生不逢时,吴祖光拿起笔来写下‘生正逢时’。生活经历如此丰富,岂不是生正逢时?不是指我个人,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一代人。”
《生正逢时:屠岸自述》成书是由屠岸口述,何启治、李晋西整理、编撰,实际上包含了3位“作者”的心血。对此,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何启治感慨良多:“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也是我被屠岸先生一生经历教育和感染的过程。”另一位参与者李晋西则自省道:“由于我个人古典文学修养有限,书中对屠岸老师旧体诗方面的创作成就没有充分体现。此外,我在搜集材料时,没能把他为别人写的序言网罗进来,也是一种遗憾。”
说到遗憾,该书出版方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介绍说,全书最初篇幅有三十七八万字,最终出版的是32万字,删去的五六万字一方面是基于怕篇幅太长影响定价的考虑,也为了淡化一些敏感话题。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屠岸均以坦诚姿态力求向读者敞开心扉,在接受两位编撰者长时间多次采访之外,他还把自己从少年时代到2007年末之间的一大部分书信、日记提供出来,既丰富了该书的细节也增加了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