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02日 星期三

    张炜等作家在第二届中法文学论坛上直言不讳:

    目前的中国文学难见经典之作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02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刘霄)第2届中法文学论坛日前在北京闭幕,中法两国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围绕“作家、文学、社会”,文学与当下生活,经典文学等话题展开演讲,我国作家张炜尖锐指出,当代文学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在“精美质地”这个意义上都大大退步了,许多时候倒像是刻意地粗糙和漫不经心。

        张炜在谈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印象时说:随便打开一部流行文学读物,不难感受其中的“邪气逼人”和“声色犬马”。“当代文学主题五花八门,消费主义物欲主义逐渐成为公然正道。文学中主要‘解构’的是几千年形成的经典精神。”张炜指出,对于经典精神的背离,眼下是最彻底的一次。这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与电子网络和全球化的到来有关。张炜说,经典文学首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其文辞的精粹、简洁与生动,直接给人以深刻享受,达到令人沉醉的地步;从作品的结构上看,经典追求尽善尽美,极其注重自然、奇巧和均衡感,有一种文字建筑的严整美。在结构上的处心积虑、力求完美,已经是所有杰出作品的共同目标。这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内容的一个必需条件。“但是,当代文学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在‘精美质地’这个意义上都大大退步了,许多时候倒像是刻意地粗糙和漫不经心。炼句炼意这样的意识基本上让步于繁杂、便捷和快速的文字堆积。”铁凝在演讲中提出一个选择:在当下这样一个喧嚣、求快的社会,作家是要做文学花朵的种花人还是卖花人?铁凝指出,有的文学,因了时代的种种诱惑和市场的高声催促,正如那些涂了亮光油、大量叶绿素,铺了泡沫塑料的盆花一样,亢奋、光鲜,却说死就死;有些作家整天忙着鼓捣文学“花盆”,却并不爱花,甚至对它急躁、冷漠、不诚实。刘震云强调,从《论语》、唐诗宋词到《红楼梦》,从雨果、巴尔扎克到普鲁斯特,经典文学早已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语言,影响一个民族的行为的重要方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