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1年02月02日 星期三

    破解民国政治的密码

    马建标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02日   10 版)
    《民国的政治逻辑》,邓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48.00元

        邓野先生的新著《民国的政治逻辑》一书是他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30年学术历程的结晶,收入了作者自1980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集。邓先生专治民国政治史,所以此书所探讨的都是民国政治史的问题。

        此书共分五辑,第一辑共三篇文章,所谈关于北洋时期的政治外交及军事诸问题;其余各辑大都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有关国共政争的文章,如《蒋介石关于“中国之命运”的问题与国共的两个口号》、《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南京谈判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1944-1946年间国共力量的“平衡”与政争》、《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等文,都是民国政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此外,文集中尚有两篇文章值得一提,即“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及“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邓先生虽然专治民国政治史,但对一代外交家顾维钧也是深有研究,这篇关于顾氏的文章对于推进顾维钧研究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至于“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则是邓野先生治学生涯中唯一的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性书评,而所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的作者则是大名鼎鼎的李泽厚先生。这篇书评发表于1989年《历史研究》第1期,曾震惊学界,轰动一时。随着时代的远去,亲历者多已忘却,而后来者更是闻所未闻。这次文集收入此篇书评,当别有一番意义。

        中华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过渡时代。其典型的时代特征是军阀混战,“有枪便是王”,内忧外患不断,国家陷入四分五裂之中。故而,有学者称此为“五代式的民国”。今人回观民国历史,那个时代与亨廷顿所谓的“普里夺社会”(Praetorianism)颇为相像。普力夺社会,指前现代国家或不发达国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阶段,狭义上指军人干政常态化,广义指各种社会势力的政治化。民国社会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不仅军人干政,而且各种社会势力都干政。民国政治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普里夺政治”:各种社会势力相互赤裸裸地对抗,没有什么政治制度也没有一批职业政治领袖被公认为调节各种冲突的合法中介,在这种情况下,“武力”是最终的也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邓野认为,民国的政治逻辑其实就是武力解决政争、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逻辑:“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不可违抗的,是一个当事人难以超越的时代逻辑。作者通过对“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研究指出,1946年1月闭幕的政治协商会议虽然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似乎和平革命能够改变“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逻辑”,但是如邓先生所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邓野先生指出的民国的政治逻辑为今人理解民国政治纷争开启了智慧之门。而且,邓先生《民国的政治逻辑》一书也为后学研究民国政治史创立了一个不朽的典范。笔者有幸聆听邓先生教诲:治政治史者,首先必须懂政治,否则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邓先生治民国政治史的一个重要心得,即“政治的着眼点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的联系,尤其着眼于结果。也就是说,政治上采取哪种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直接根据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就事论事”。此外,研究民国政治史,除了把握民国这段历史的走向,还要“十分留意跟踪诸多利益的走向,尤其留意跟踪诸多利益之间是怎样接合的,又是怎样交换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