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的80年代人。生在首都的部队大院儿,实属江浙沪一带杂交产物,袁隆平老师告诉我们,杂交的水稻产量高,同理可证,杂交的孩子脑瓜儿灵。打小没辜负名字中“侃侃”二字,练就一身口吐莲花之本领。逃过课,退过学。写过代码,干过市场,做过管理,开过公司。但依然最爱做产品,双子座天生的文艺范儿使然,喜欢在自己设计的产品中获得高潮的快感。23岁创立Majoy (时代美兆)公司,糊里糊涂成了创业先锋,糊里糊涂“被亿万富翁”。至今,依然在Location Based Game &Service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爬行。
打工生涯,从零开始,18岁拿下微软三项认证,不想再做“坏孩子”
父母总是你受伤后最可依靠,也是唯一可依靠的那个永恒的港湾,纵使你将他们伤得体无完肤。
2000年6月,母亲来到四川为我办理了退学手续。
这一次,母亲没再多说什么。她似乎也不确定她的儿子是不是想明白了。她那种不确定的眼神里还有一些无奈,和对孩子的义无反顾。
看着瞬间变老了不少的母亲,我无话可说,我深知自己这两年的表现对她在精神上的摧残,而母亲却并没做错过什么。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一个母亲在这种情形下的正常反应,用她的经验和宽容保护着我。
事已至此,我唯有沉默以对,并且自己告诉自己,别忘了这两年,我是个浑蛋,而浑蛋不是我要的。
当我2000年6月底坐火车回到北京后,我知道我即将面对的只有工作,和尽可能地先向父母和身边的人证明,我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我可以是那个初中曾立下誓言的我,我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感谢母亲的宽容,她知道我没有学历,所以问我,你确定你要去工作么?
是的。我回答得很干脆,其实我等了两年,付出很大的代价,期盼的无非是这个结果。
好吧,妈妈给你出钱。你总得有些东西来证明你自己的实力,现在计算机的培训班很多,英语培训班也很多,你是不是能多少听听妈妈的,这两三个月,先给自己充充电,毕竟离开北京快一年了,你也快一年没怎么摸过电脑了,更没机会跟以前似的锻炼英文。三个月不长,你要让我彻底放心地让你去工作,你就再听一次妈妈的话行么?
好的。我确定,这次是真的确定。
当年的认证,多少比现在值钱,也不像现在有满世界的题库可背。正值中国IT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微软以各种软硬广告大肆宣扬其价值,因此,计算机方面,我选择去参加微软的MCP、MCSE和MCDBA培训认证,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就一定能拿下。
至于英语,它的确是我的爱好,但我不喜欢考试,也对托福、 GRE等毫无兴趣,我仅仅希望自己能做到一听就懂,张嘴就说,下手就写。
知子莫如母,妈妈帮我选择了华尔街英语。固然我很欣赏新东方的培训模式,也绝无给华尔街做广告的意思,但确实,就当年的个人体会而言,新东方的英文培训更适用于考试和过级,华尔街更适合培养语言习惯。
因此,妈妈出资近3万元,按照我自己的选择帮我报了名。
还好,虽然沉沦了一阵子,但我“好孩子”的底子犹在,这对母亲来说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安慰。
华尔街在培训前为我安排了一个能力测试,从1到12级,测试结果表明我可以从第7级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当年高中都没毕业的我,好歹英语还说得过去。
在微软的培训过程中,我确实无法忍耐那个傻老头儿在讲台上的照本宣科。我一向是个尊重师长的人,但我坚决不能容忍商业培训机构里那些渣滓,你台上照着教材念,难道是鄙视老子不认字儿么?难道老子交给你近4000元的培训费听你说书的么?说书还得有点儿真情实感吧?说书还得是背着说吧?
某些商业培训机构确实令人失望之极,拿人钱财不替人消灾。好吧,你缺德冒泡儿但哥们儿还得靠这个找工作呢。于是乎,跑去书店,靠原来玩儿计算机的那点儿底子,淘来大量原版的英文培训教材,自己蹲家里搞吧,反正家里两台电脑,少说也能对联了。
总而言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毛主席说过,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小平爷爷说过,别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反正,凭着重新找回的激情和努力(就算我迷失过,我依然明白在我喜欢且选择的道路上需要脚踏实地地前进),我用两个月的时间连学带考,拿下了微软的三个认证。我自豪地说,我没背题库,靠的是真本事。虽然总共十三科里,有两科参加了补考,但在 2000年,18岁以下在亚洲拥有这三项认证的,仅有两位。
接下来,我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华尔街英语的学习。
可见,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干得出来,特别是想积极向上的时候。
可见,真到事关生死的岔路前,我还是能清醒地作出抉择。
从月薪800开始,用实际行动证明物超所值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知道,牛B闪闪的光辉岁月已成云烟,工作的梦想虽已近在眼前,但我仍然做好了薪水微薄勉强度日的准备。
我比不了大学毕业生,所以我对工作要求不高,只要让我有个开头,给我个机会证明自己就行,哪怕不给钱的实习也行。
就如同生存能力极强的蟑螂一样,除了几个证书我一无所有,所以我没B可装,有啥干啥。
假设你对自己的生存要求已经降到最低,那么找个工作就不是难事,这个时候面子已经不重要,何况没有工作才是最没面子的事情。因此,我接受了第一份自己找的工作,网管,月薪800元。
于是乎我的打工生涯拉开了帷幕。很多媒体都报道过,我在这打工的六年里干过些什么,但任何报道都可能有失实之处,不如我自己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看似流水账,却实打实是一段顽强求生的经历,今天回首,饱含感恩的心情。
第一份工作,月薪800元的网管。此公司是否尚存现已无从考证。
第二份工作,2001年,2500元,见习开发后转到市场部工作,因为这时我发现计算机仅仅是我的爱好,虽然我能写代码,写得不算难看,但我确实难以做到持续性地坐着不动窝儿。此公司尚存,前身为中科院旗下的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后被中企动力收购,主要从事基于跨平台的办公软件Red Office产品开发,并为企业提供电子办公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第三份工作,2002年,被市场部两位同事鼓动,和他们一起辞职并以10万元集资创建一公关公司,后尝到冲动盖过理性的苦果,意思就是,玩完了,倒闭了,扯淡了,没影了。在此期间充分锻炼了哥们儿的忽悠能力和方案写作能力,以及被客户羞辱的抗击打能力。当然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人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资源不具备的前提下,一味地“追求梦想”,按照想象来,是注定要吃大亏的。当年注册的公司名字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北京联成互动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当然,此公司早已注销。当年的合伙人张番同学现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第四份工作,2002年底至2003年8月,由于自不量力地开办公关公司,其中有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结识了一位贵人——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的姜广智主任,也因此让我有机会成为了一个国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在那里,姜主任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工作,他让我知道了仅仅靠点儿小聪明,再怎么玩命干活也成不了大气候,要想成长,就要具备大智慧。他让我学着站在行业的制高点来认识我所热衷的IT领域,让我学着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让我了解到掌握政策的重要性,让我从20岁开始便每天认真看新闻联播。
至今,我都非常感谢姜主任当年对我的信任,以及给我的成长带来的巨大帮助。我也感谢当年的领导将全中心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都交给了我——一个年仅19岁的娃。虽然我负责的整个中心CI项目以及其他宣传推广工作顺利地完成了,但当年的我仅仅是个会干活却还不会做人的傻孩子。
第五份工作,2003年8月至10月。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最失败的一次跳槽,这是我不断冲动的恶果,这是我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2003年7月底,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我在软件中心的一次项目合作中结识了当时联众电脑公司的一位高管,那会儿联众游戏在业内也称得上呼风唤雨。大概是我在工作执行力层面的能力被那位高管看上了(当然也许人家只是因为我供职于政府事业单位的缘故随口说说吧),总而言之,人家问我是否要跳槽,可能只是象征性的问问,但我却当真了。好吧,一个人的能力被认可的时候,不管真的假的,血就会往脑子充,就会昏头。而当对方开出8000多块钱月薪,又提出是市场部副总监这个title的时候,我承认我彻底高潮了。于是乎,我毅然决然地从软件中心辞职,去了联众。到现在我也觉得对不住当年挽留我的领导们,纯属“给脸不要脸”型。我在联众仅待了两个月就提出辞职。
首先,因为我太年轻,凡事想当然,去之前压根儿没想起应该先实地考察一番,进去后我才发现,当时联众的管理和效率比国企还国企,我立即大失所望。
其次,2004年底,腾讯QQ的小游戏平台开始上线,分明就是针对联众游戏抢市场,而联众想做的IM(即时通讯)此时才初露端倪。在软件中心我别的没学会,政策和行业敏感度还是有的,腾讯已是即时通讯霸主,人家用客户端这么搞你你咋扛得住?所以先不论我是不是肠子悔青了,我首先决定了辞职。
第六份工作,2003年底至2004年3月,做电视节目。这个纯属个人爱好,也完全是为了从联众出来清静清静,换换口味。虽然我已经预感到这份工作有可能只赔不赚,但从小在“八一厂”熏陶出来的对电视、电影的莫名好感,让我决定自己做一档电视栏目。我给栏目起的名字叫《网事在说》。作为一个老网虫,我希望把网上的事拿到现实中来说,因为我觉得网上的事就是现实中的事。譬如网恋,本质上跟交笔友、电视征婚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套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而已。于是我自己用攒下的钱开始做样带,还得到了当年湖北卫视一位副台长的肯定且看后签约,如果狗屎运够好, 2004年5月1日起,湖北卫视就该开播了。然而由于当时的我一没电视行业的工作经验,二没电视行业的社会资源,只知道做片子,根本不懂投资,更不懂拉投资,最后导致合同也是一纸空文,因为没钱,节目无法继续。空有一腔热情,拿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钱打了个大水漂儿。这件事情狠狠地教训了我,让我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当然,我可以安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写脚本、控制机位,学会了剪片子,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只不过,学费够贵的,整整赔进去15万。
第七份工作,2004年5月至2005年年中,确切地说是去给朋友帮忙,在一家公关广告公司,主要做客户的大活动执行。在这里我只有一个目的,继续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仅此而已。吃了之前几年这些亏,我开始非常认同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方打工,踏下心来做点事情。这家公司是否还在我并不知道,因为我自己创业后就失去了联系。
此外,在2001年到2005年间,我还抽空干了点儿业余爱好,和两个朋友共同创建了一个Linux技术网站,叫做中国Linux公社 (www.Linuxfans.org)。它至今仍是国内流量最大的Linux技术交流社区,虽然我们早就不管理了。
一本流水账看下来,我发现自己运气够好,总体看起来一帆风顺。一方面,我工作起来确实很卖力,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我要求不高,无论对起点还是对目标,而且没有计划,走一步看一步。
虽然我骨子里挺傲,虽然我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当年和现在都不是吹的,虽然我觉得自己口才好,虽然我觉得自己表现力强,但仅仅限于“我觉得”,仅仅是我激发起自信心的一点儿理由,我从来不会把它们当做找工作的砝码。
小强精神一直鼓励着我前行,一直让我清醒地知道在老板眼里,我与其他打工者没什么两样,唯一能够证明自己的就是工作成果,甭管您给我定多高的工资,我先干起来再说,用实际行动告诉您哥们儿物超所值。
(本文摘自《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一个80后新贵的“成财”之道》,茅侃侃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定价:25.00元)